黑龍江日報5月18日訊 走園區,進場礦,到田間。5月14日至1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就產業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煤礦安全生產和春耕生產等工作,深入到雙鴨山、雞西和七臺河市調查研究並現場辦公。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的要求部署,做大做強以煤炭、石墨為原料的主導產業,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大上產業項目,促進資源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建設循環經濟和特色經濟園區,節能環保、用好資源、放大資源,不斷釋放資源潛力,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昇級。要實施好以保障性住房和就業為重點的民生工程,有效控制保障性住房價格,讓商品房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要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強化科技手段,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和開采行為,使安全生產保持在有序可控狀態,從源頭上防控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年初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省各地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經濟運行呈現平穩較快發展勢頭。王憲魁首先考察了雙鴨山漢能薄膜太陽能電池、新時代水泥、建龍白鎢和礦渣微粉綜合利用項目,詳細了解項目投資、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等情況。他指出,資源型城市轉型必須充分挖掘、釋放有限的資源潛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循環經濟,對廢棄物『吃乾榨淨』,實現更多的附加值。在雙鴨山開發區、雞西梨樹區、七臺河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園區,王憲魁考察了180萬噸甲醇轉60萬噸烯烴、鎂合金、石墨、煤焦油加氫、恆陽木塑地板等產業項目,與隨行的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共同研究項目建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強調,資源型城市在轉型發展中,要依托資源,但不依賴資源,引進研發、創新和競爭能力強的戰略投資者,堅持走低能耗、輕污染、高產出、新型環保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實現『原字號』就地加工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近年來,雙鴨山、雞西和七臺河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白瓜子、寶石河酒業、珍寶島藥業等產業已粗具規模,王憲魁詳細了解項目規劃建設生產營銷情況,並專程趕到寶清縣方勝村檢查指導水稻插秧工作。他叮囑當地,黑龍江資源富集,大到煤木油小到糧薯豆,不僅要追求產量大、調出量大,更要追求加工量大、銷售量大。要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搞好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用時尚的飲食文化和消費理念打造特色產業,真正讓『寒地黑土』品牌家喻戶曉,創造更大效益。
調研過程中,王憲魁聽取了雙鴨山、雞西和七臺河的工作情況介紹,充分肯定各地在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新起色、新亮點和新變化,現場研究解決產業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煤礦安全生產等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強調,產業轉型是城市轉型的核心和關鍵,產業項目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引擎』和『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經濟結構是與時俱進的永恆主題。
雙鴨山、雞西和七臺河作為煤城,要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全力以赴推進產業項目建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項目數量要多、體量要大、科技含量要高,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加速經濟轉型發展。要堅持市場化運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多渠道籌措資金,搞好重點園區建設;要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園區承載能力和投資強度,形成集聚效應。要優化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吸納高端人纔,搶佔高科技產業制高點,形成產業配套,推動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積極促進對俄經貿合作提檔昇級。要積極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壯大,支持服務中小微企業成長,釋放民間投資潛力,鼓勵全民創新創業。
王憲魁十分牽掛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先後深入到雙鴨山昇平煤礦、雞西宏達煤礦現場調研。在井口、試驗室和監控中心,他認真檢查規章制度建設、設備投入運行和指揮調度等情況,並突出強調,安全生產搞不好,導致的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要堅持科學管理、從嚴管理,先講個人安全、家庭幸福的小道理,再講煤礦生產安全、國家財產安全、社會和諧穩定的大道理。煤炭生產企業不從嚴管理就會影響安全,不加大投入就將坑害家庭,不堅持標准就要危害職工。要強化政府監管主體責任,嚴厲打非治違,關閉非法礦井,整合中小礦井,組建大的煤礦生產聯合體,切實提高生產效率,遏制安全生產事故。要加大設備投入,實現『技控』和『人控』相結合,堅決執行『逢掘必探』、『先抽後采』,保持井上『比例圖』與井下『開拓圖』相一致,防止透水和瓦斯爆炸事故發生。要加強安全培訓,建設企業文化,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文化素質,讓安全生產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圍繞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王憲魁深入到雙鴨山南市新城棚戶區改造現場,集賢農豐新村和時代新城,雞西福地洞天小區,七臺河北岸新城進行實地調研,還來到雙鴨山安邦河、雞西穆棱河兩岸,查看綜合治理效果。他強調,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又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我省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量連續兩年名列全國前茅,要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千方百計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雙鴨山、雞西和七臺河的煤礦棚戶區、城市棚戶區歷史包袱重、欠賬多,改造建設任務重、壓力大。當前,要搶抓政策機遇和施工黃金期,在堅持質量標准和施工安全前提下,科學組織,優化工序,全力加快建設進度,確保開工率和竣工率,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任務。同時,要不斷完善學校、醫院和社區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為城鄉人民群眾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省直有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