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8日訊 最近有網文稱,“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會產生有毒甚至致癌的化合物。而且食物中的營養會嚴重流失。”這一說法是否科學?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微波加熱食品不會產生致癌物
據專家介紹,微波加熱是依靠物體吸收微波將其轉換成熱能的加熱方式。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當微波輻射到食品上時,水分子隨微波場產生微觀分子運動,產生了類似摩擦的現象,使水溫昇高,食品的溫度也隨之上昇。也就是說,使用微波加熱,食品並未發生化學變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告訴記者:“微波只是加熱食物中的水分子,食品並未發生化學變化,不會產生致癌物。”
但她表示,如果食物加熱溫度過高,不管是微波加熱還是傳統方式,都可能產生致癌物。加熱食物的溫度超過120℃時,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反應可能產生丙烯?胺類疑似致癌物;超過200℃,蛋白質可能產生雜環胺類致癌物;超過300℃,食物中的脂肪會大量產生苯並芘類致癌物。
營養是否流失與微波加熱無關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張兆鏜認為,食品營養是否流失,取決於烹調烹飪過程是否合理、操作是否科學,與使用微波爐還是其他烹調方式沒有關系。“可以說,任何烹調方式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營養流失,而使用微波爐並不會比別的方式流失更快、更嚴重。”
范志紅說,對於高水分食品來說,只要加熱時間、溫度合適,微波加熱並不比其他方式多損失營養成分。有大量研究證明,蔬菜、水果等食品在用微波烹調時,因為加熱時間短,達到同樣中心溫度時,其維生素C、類黃酮和葉綠素的損失較小。“微波烹調也不是十全十美。”范志紅說,據學者研究發現,部分魚類、肉類在微波烹調後omega-3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較多。在魚類烹調方法當中,應選擇清蒸和壓力鍋烹調。
專家:
微波加熱是物理加熱,不發生分子結構改變,正常使用對人體無害。
專家:
微波加熱不會比其他烹調方式導致更多的營養流失;脂肪高而水分低的食品不適合用微波爐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