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8日訊 連日來,張麗莉的名字響徹龍江大地,張麗莉的病情也時刻牽動著人們的心。我省廣大婦女、青年立足本職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向英雄張麗莉學習,省內學生家長也呼喚更多像張麗莉一樣的老師。
胸懷大愛彰顯張麗莉式女性魅力
“5月8日的那一幕,讓無數龍江婦女為之落淚,張麗莉這個名字也成為一種力量,激勵著全省1890萬龍江女性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這種大愛精神。”省婦聯主席張愛民告訴記者,省婦聯下發了向巾幗英雄張麗莉學習的通知,號召全省婦女傳承中華優良美德,彰顯女性獨特魅力,立足本職,為建設大美大愛龍江做貢獻。各級婦聯充分發揮聯系婦女和家庭的優勢作用,通過座談會、研討會、事跡報告會、征文比賽等形式在全省掀起了向英雄張麗莉學習的熱潮。
佳木斯市婦聯召開了全市各界婦女學習張麗莉老師事跡座談會。婦女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張麗莉的大愛精神,爭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時代新女性,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全國三八紅旗手、前進區法院副院長王力說:“張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激發了人們對社會價值、人生價值的思考,使人們受到了精神上的沐浴。她是全省婦女的驕傲,也是全省婦女學習的楷模!我要以她為榜樣,立足本職、胸懷大愛,把每個當事人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待。”省三八紅旗手、佳木斯清原化助劑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艷霞表示,要以張老師為榜樣,做社會的好市民、單位的好職工、家庭的好女人。
哈爾濱婦女網在婦女宣傳欄目中連續刊發張麗莉的英雄事跡,組織全體機關乾部學習張麗莉的感人事跡,結合本職工作,對照英雄找差距,以實際行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號召全市婦女以張麗莉老師為榜樣,將激情與動力融入到工作中去。哈爾濱市南崗區第二幼兒園教師潘世萍激動地說:“在學習了張麗莉老師的事跡之後,作為同行的我們對教師的職業與責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認識。老師對於學生的關愛傾注在每一個教育的細節中,我想大多數教育者對於學生的愛都是一樣的,都把自己無私的關愛帶給了每一個孩子,時刻關注著他們的成長。張麗莉是一位平凡的老師,能有如此非凡的壯舉,愛學生甚於愛自己,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對於學生,張麗莉老師連生命都可以捨棄,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班級中的孩子們呢?也許我們沒有遇到生命攸關的時刻,每天面臨的只是一樁樁、一件件細小瑣碎的平凡事,但是我們要將平凡事做得不平凡,用我們對職業的追求捍衛教師的崇高形象。”
省婦聯全體機關乾部及各級婦聯乾部集中學習了張麗莉的事跡後,寫下了心得體會,並開展征文比賽等活動,抒發對英雄的敬仰,激發敬業熱情。
立足本職 弘揚張麗莉式博大胸襟
“我們年輕人,有顆火熱的心……”80後教師張麗莉的事跡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在廣大團員青年心中激起了波瀾。在團省委的號召下,我省廣大團員青年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掀起了一場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學習的大討論。
“張麗莉是當代青年的傑出代表,是廣大團員青年學習的楷模。”哈爾濱市道外區東萊街道教育園社區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洪潤浩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青年志願者服務隊自2006年成立以來先後幫助貧困學生370人,成立了全省首家農民工子女業餘學校,累計為他們補習功課3.6萬小時,先後有21人考入重點高中和國家名牌大學,如今志願者已發展到3500人。他說:“我們作為青年志願者,應該以張麗莉老師為榜樣,學習她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學習她捨生忘死的無畏精神,學習她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學習她愛崗敬業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愛別人勝過愛自己的博大胸襟。
哈爾濱市平房區友協街道團工委書記劉愛霞說:“同為80後對張麗莉英勇而無私的行為深感敬佩,作為一名基層團乾部,我要向身邊的團員青年們大聲疾呼,張麗莉老師的高尚行為,證明我們生活的時代中仍然有善的因子、愛的種子,讓我們看到了80後年輕人以平凡之舉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同時,不要小視我們基層團組織開展的每一次志願活動,也許只是清理居民庭院的環境衛生,也許只是攙扶老年人上下車,也許只是為留守兒童補習功課,但只要我們真誠的向別人展開笑臉,伸出雙手,誰也不能找出不再微笑和伸手的理由。因此,我們不需要豪言壯語,只要立足本崗盡己所能,以熱情積極的態度走出家門參與到社會志願服務中,就會發現社會返還給你的可能就是不間斷的進步和越來越美好的心情。”
中國一重煉鋼分廠團總支書記鄭伊娜說:“她不僅是全省人民的驕傲,更是我們80後的驕傲,同時也令我們深思我們當代青年對於自我價值的重新定位,我們感嘆的不僅是她的行為美、更感嘆她的心靈美。我們煉鋼分廠一直是中國一重的龍頭單位,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煉鋼更是要煉好鋼,為下序提供優質鋼水,確保一重每一件產品合格發出,為國家工業建設提供保障,這個過程中給我們年輕人提出的更高要求就是責任心與事業心。”鄭伊娜表示,對待工作我們更應該像張麗莉老師那樣付出自己更多的熱情,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件產品,將我們每一件合格產品交給用戶。同時,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更應團結互助,幫助和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計較個人得與失,向張麗莉那樣,把給予與奉獻融合在生活中、工作中,用自己的真心與愛心讓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充滿大愛。
愛生如子 呼喚張麗莉式仁愛之師
記者采訪中感受到,許多學生家長聽聞張麗莉老師的感人事跡後,眼含熱淚,激動不已,大家普遍認為張老師的救人壯舉不是一瞬間的偶發行為,正是她一貫以來積淀下來的優秀品格的真實再現。
身為初三學生家長的李女士說:“年輕教師做到這一切真的很不容易。現在的社會很現實,老師真心、潛心教學的越來越少了,讓學生不是參加這個補習班,就是參加那個補習班的。如果老師們都能像張麗莉這樣認真負責,真心愛孩子,我們做家長的也就放心了。”
“我們的社會現在急需更多像張麗莉這樣的老師啊!”68歲的劉大爺感慨地說,他的小孫女正在讀高中,時下許多老師的形象不是很好,在諸多影響因素當中不乏有自身道德水平的問題。“如今的教師,真正值得人尊敬的、為人師表的太少了,一些教師為了從學生那裡得到錢財,不擇手段,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還有一些教師比較勢利,會偏愛那些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學生。張麗莉老師為他們打了一個樣兒,提了一個醒兒。如果老師們都能像張麗莉那樣關心孩子的家庭生活、精神理想和人格塑造,危急時刻能夠挺身而出,那將是學生們最大的幸福。”
郭先生的女兒剛上幼兒園不久,他告訴記者:“孩子比較小,還不知道照顧自己,我們做家長的也正處於事業的爬坡期,對孩子的關心也不夠,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工作大部分都指望著老師。誰都不希望看到那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但如果每個老師都能夠像日常教學生活中的張麗莉老師一樣,為孩子燒開水、把自己的早餐留給學生吃、每個月往低保家庭孩子的書包裡偷偷放錢……在細節上關心孩子,用行動去教育孩子,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可真是感激不盡了,而我們的下一代也能真正成為有希望的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