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傳承師德之魂延續大愛力量
2012-05-18 10:04: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常春暉 車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8日訊 “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張麗莉老師用自己的壯舉詮釋了至真至美的師德。17日,由省教育廳、黑龍江日報、生活報聯合組織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同志師德座談會在哈爾濱召開。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從“師德”二字說起,認為當今社會公眾對良好師德有一種更深的期盼和更強烈的呼喚,同時,張麗莉老師的良好師德如一面鏡子,讓與會人員反思自己是否充分發揚了自己的職業精神,是否能夠在未來做得更好,進而引發了大家對如何構建和實現龍江“大愛”的討論。

  座談會開始前,佳木斯市第19中學的老師介紹了張麗莉老師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點滴,回憶她為人師表的閃光點,期間幾度落淚。他們為張麗莉的精神所感動,討論中與會人員踴躍發言。

  張麗莉的事跡讓人們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師德”這兩個字上。省教育廳常務副廳長魏兆勝說,師德是一個無形的東西,它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卻可以通過教師在教書育人時的點滴傳達出來。當今社會,大家對良好師德有一種呼喚和期盼,張麗莉老師的英雄舉動讓全社會感受到了這種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師德,她震撼了所有人,喚起了社會對教師的崇敬。與會人員說,張麗莉讓大家重新看到了“教師”兩個字的萬丈光芒,讓我們重新感受到“師德”兩個字的分量。最近一段時間,黑土地上湧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大美大愛的龍江人正在全國形成一個集群式的影響,張麗莉老師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代表,她的行為詮釋了人民教師最深刻的內涵。

  張麗莉老師的師德之愛是一面鏡子,值得每個人反思,應該做到無論身居何位,身在何地,都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張麗莉身上體現了最強的職業道德,不同行業的人,都應該尊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去思考在自己的崗位上是否做到了“更好”。有家長代表說:“社會需要張麗莉這樣的老師,把孩子交到這樣的老師手裡,我們不會擔心。作為一個普通市民,難免對社會人情冷暖進行談論,在嘆氣老人跌倒是否救助時可能會有很多冷漠的判斷,張老師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人間的真愛,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在平日裡就能做孩子道德楷模的老師,不只是在知識上的傳授,更有精神上的傳授。我們的社會呼喚這樣的老師,我們的學校需要這樣的老師,我們家長也最信得過這樣的老師。”學生代表說,要學習她那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生如子、關心同事、積極樂觀的精神,要學習她那刻苦鑽研,紮實工作,關心學生的每一個細節並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精神。張老師的舉動讓他們感受到個人力量的強大。年紀還小,力量薄弱,人們總在期待英雄的出現,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逃避,盡管力量很小,卻依然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當社會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願意付出,他們希望能夠像麗莉老師一樣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代表說,張麗莉她之所以在那一剎那間能夠做出救學生的本能反應,在偶然中包含著內在的必然,這是她長期以來對學生無私深摯的師愛的又一次具體體現,是她優秀道德品質、良好的教師職業情操和個人修養長期積累的必然結果。她的行為激勵廣大教師進一步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和引導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不僅是師德之愛,還有對於各自職業的熱愛,整個社會都在呼喚一種“大愛”,並期待以張麗莉事件為契機,把這種“大愛”傳遞和延續下去。

  與會人員進而提出:“尊重人,熱愛人,贊美偉大的人性,弘揚人性的光輝,國強、人美,是社會主義和諧發展的重要成就與必要內容。人人都去真愛、真做、真奉獻,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的祖國纔會越來越美好,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教師,我們中國人也會越來越美,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大愛’。張麗莉的事跡,讓我們深受鼓舞,讓我們反思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還有人發言:“一次平凡的見義勇為之所以能引起這麼大的反應與黨和人民的高度重視,充分反映了在大力發展經濟和物質文明的同時,社會對精神文明、對高尚人性的渴望,召喚我們對激發美好人性、完善美好人格和弘揚人性光輝的重視。”

  省教育廳常務副廳長魏兆勝主持座談會。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助理、生活報社長包臨軒,全省教育界代表、社會學專家、市民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座談會。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