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0日訊 在綏化市北林區的興和灌區,一座白色的建築物非常醒目。北林區農發辦副主任馬先纔介紹,這是財政支持建設的盛昌水稻催芽育苗中心,今年春耕就派上了用場,為周圍的12萬畝水稻提供大棚育苗服務。
據介紹,兩年間,北林區已經淘汰延續了幾十年的水稻小棚育秧做法,全部采用大棚育秧,共建成育秧大棚11.6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將增加水稻產能達70.5萬公斤。
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黃玉凡介紹,2011年,我省以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平臺,全省整合各類資金8.07億元,在全省水稻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生產組織化、集約化程度較高,增產潛力較大的縣(市、區),集中建設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70處,2012年全部建成後,可為970萬畝水田提供優質芽種,按照畝均增產15%計算,累計可增產水稻6.4億公斤。
近幾年財政部門投入農業科技專項資金5.9億元,重點支持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農業科技創新、良種化工程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為我省農業科技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財力保障。2011年,中央和省共投入農業科技專項資金2.05億元用於農業科技方面支出。其中,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農業科技轉化與推廣專項資金1.3億元。總結推廣了小麥、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五大糧食作物十大高產栽培技術模式,推廣面積達到1.5億畝。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8%,優良品種對當地農作物增產的科技貢獻率已達到40%,優質專用品種覆蓋率已達91%。同時,省級財政預算安排農業科技創新工程3600萬元,重點實施了農業生物技術、農作物耕種栽培技術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工作,組織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省級攻關項目210項,建立和完善國家級、省級中心27個。
今年,我省財政部門繼續強化農業科技投入,全省安排資金3600萬元,繼續支持加強農業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力爭在農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在重大農業科學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上佔領制高點。圍繞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投入資金4600萬元,加快轉化推廣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先進農業科技成果,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支持5大糧食作物10大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安排資金2000萬元,加大對種子科研的支持力度,選擇一批種子企業,支持開展商業化、規模化品種選育和應用技術研發。支持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支持建設一批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和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圍繞我省糧食主導產業,利用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開展以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為內容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集中解決制約我省主要糧食作物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繼續支持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示范縣建設,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科學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