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訊 因為沒有業主委員會,在物業管理中,冰城很多小區居民的意願得不到表達,最終導致權益受損。有了業主委員會的小區又是什麼樣呢?15日,記者采訪了成立了8年的龍電花園業主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和現任主任向記者講述了該業主委員會高門檻兒選舉、如何監督物業服務、如何規范業主行為等。這個小區的業主委員會模式或將為哈市即將成立的500個業主委員會提供參考。
有私心的人進不了業主委員會
『小區2001年進戶,2004年成立業主委員會。之前我們對業委會這個組織有所了解,知道有一些小區的業委會成員是出於爭取自己的利益、解決自家的問題纔熱衷這項工作的,更有極少數人是為了炒掉現有物業,讓自己親友的物業接管以牟私利。因此在選舉的時候,籌備組就抬高了門檻兒,對每一個候選人都要多問上一句:「你為什麼加入業委會?」』龍電花園第一任業委會主任遲景洲說。龍電花園第一屆業委會共7名成員,都是大專以上學歷,平均年齡56歲,均是接近或已經退休的人。大家有的是時間,沒事的時候就在小區裡轉,和其他業主聊天就是工作,時間長了,小區的千餘戶居民都認識他們。
『業主委員會是沒有經費的,大家不能有私心。』遲景洲說,籌備業主委員會時程序復雜,需要反復公示資料,還要到街道辦事處、區物業辦等地備案,這些費用都是委員們自己承擔的。
有人算了一筆賬,委員們每天都要接到居民的電話,接到電話以後按每天給物業打三分鍾電話來算,每天至少要0.5元錢,業委會成立8年的近3000天時間裡,委員們僅電話費就要花掉1500元。
維護業主利益
讓物業更好地服務
『業主委員會代表業主的利益,和物業是對立的,但和物業做好溝通,最終就能達成共識,讓物業更好地為業主服務,是工作的根本。所以對物業的關系要「打」著處,該「打」的時候「打」,該維護的時候也要維護。』遲景洲說。
15日,記者在龍電花園小區看到,高層有人在擦玻璃,物業的人站在樓下擋住行人。遲景洲介紹,業主自己擦外面的玻璃很不安全,為此業委會在征得業主同意以後找到物業,把這項工作『塞』給了物業,雖然專業的工人費用比較貴,但是業委會抓住樓體屬於公共部分這一點,和物業據理力爭,最終物業把這項工作承擔了下來,直到現在,這項工作仍由物業來做。
典型事例
表達業主意願 物業改變規定
龍電花園小區物業張經理說,物業曾經和業主有過一次小摩擦。小區是全封閉的,小區活動室原則上不讓外人進來。但是物業發現小區外有一些人總是來玩,這使得原本就不太寬敞的小區活動室更加擁擠。於是物業貼了一張告示,禁止外小區的人來到小區玩。此舉立即遭到業主的反對,通過業委會找到物業,稱這些人是小區業主的朋友,活動室是屬於業主的,不應該將他們擋在門外。因為這事兒,業主們還做了表決,物業最終選擇了讓步。
『物業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矛盾,但是業委會會站在居民的角度,和物業講道理,將居民的意願表達清楚。』遲景洲說。
提醒小區居民履行自身義務
在龍電花園小區,記者看到小區內的環境衛生保持得很好。對此居民告訴記者說,物業不間斷地打掃是一方面,業主自管也佔了很大的部分。
小區現任業委會主任劉卓舒說,業委會剛成立時,就設立了一個管理規約,規定了封閉式小區、酒店式管理等問題。與有些小區不同的是,規約不僅僅是針對物業的,也強調了小區業主自身的義務,那就是不得亂扔垃圾、不得無故拖欠物業費等。小區的物業費收取率大約在85%以上,欠費的住戶都對業委會和物業有解釋,惡意欠費的很少。『物業有了錢,也能更好地服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新任業主委員會主任劉卓舒說。
典型事例
年輕人亂丟果皮 老人用行動教育
『我們是剛搬來的住戶,不大懂得這裡的規據,前幾天被好幾個老人狠狠地「管」了一下。』住在小區裡的24歲居民小劉告訴記者說。前些天有一個朋友來找她,兩人在小區的院子裡坐了一會,將果皮扔在了院裡。兩人吃著吃著,就感覺氣氛不對,她們發現十幾個老人都在用白眼看著她們。這時有一個老人從小區保安那拿來掃帚,將她們剛吃過的果皮掃了起來。小劉說:『當時我感覺自己一陣臉紅,連忙拉著朋友離開了,以後我可不敢在小區院裡亂扔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