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23日訊 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真實,除了真愛,除了真情。從13日凌晨張麗莉來哈,她——張麗莉一直在ICU與死神斗爭,而他——李梓燁一直默默相伴。14日到22日,整整9天,記者就那樣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想給予他力量,卻又怕帶給他悲傷,只能看著他的變化,聽著有關他和她在一起的種種片段。然而,這些已經足夠,我們看到,每一分鍾麗莉病情的變化都是左右他全部情緒的根源,沈默寡言的他很少向外人透露心事,甚至見了記者他也會習慣性地轉個方向,即使對記者已經有點兒熟悉,他也會有點兒局促地說:“嗨,辛苦了!”但熟悉李梓燁的人都選擇了這樣一個詞——真實,那些在ICU裡見過他和她在一起的人選擇了另一個詞——真愛。
愛 他的玩笑她的撒嬌
記者目擊:李梓燁很內向,多半時候,記者問一句,他最多幾個字,然後沈默,因為不忍再問,采訪總是這樣草草結束……
目擊者說:曾經一路相伴采訪過李梓燁一家的媒體記者聽到記者這樣說陷入了思考,然後告訴記者:他把所有的柔情只留給了麗莉,你知道嗎,他說過他和麗莉的一個小玩笑,有一天,大威(音同李梓燁小名)逗麗莉說,下午我不來看你了,麗莉馬上撒嬌:不行,不行,大威也馬上笑了:我逗你呢,我不來看你,我能乾嘛呀,好好休息,下午3點見。
曾經目睹李梓燁和張麗莉在ICU見面瞬間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告訴記者,你不知道他們四目相對時候的那種默契,對看到的人來說真是一種震撼,一種對真情、真愛的感動,“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李梓燁笑,他笑得那麼燦爛,而她就那樣一直看著他,不願意眨一下眼睛,她聽他講笑話,他總是逗她,她有時候會打他一下,那時候的交流,纔是他們本來的模樣。”
記者感受:有一種力量,是她傳遞給了他;有一種關懷,是他傳遞給了她;在這個時刻,我們無言以對,唯有祝福:讓相愛的人獲得幸福;而我們,不停為你們加油。
孝 盡一切可能讓父母多歇歇
記者目擊:22日,從一早,李梓燁所住賓館的房門就一直沒能關上,看望的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有人提出想看望一下老人,李梓燁總是給人家鞠一躬,一邊說謝謝,一邊說:“老人太累了……”
賓館服務員說:他們調換了房間,原本李梓燁和老人的房間離得很近,但來探望和采訪的人太多,他怕影響老人休息,就換了不同的樓層,平時有事,李梓燁就跑上跑下的。
熟悉的人說:在賓館的房門外,兩位從佳木斯來哈探望李梓燁的男士聊著天,“李梓燁這孩子話不多,但人真是沒的說。”“這孩子可孝順了,兩家父母關系也特別好,他們都在一個區工作,原本多麼幸福的家呀……”他們說起李梓燁的工作,“平時工作就特別努力,說話不多,非常穩當,很明事理,和麗莉感情好,小伙子夠堅強。”
記者感受:我們看著你,很多事情你都選擇了一個人扛;我們看著你,深沈地愛著自己的妻;我們看著你,默默關懷著老人……我們看著你,看著你給我們傳遞的那種力量。
善 一個來訪說了10個謝謝
記者目擊:22日9時,因為來訪者已經事先有約,李梓燁的房門開著,他和朋友將來訪的朋友迎進屋內,聽著來訪者的話,“謝謝……謝謝……謝謝……”短短5分鍾的會面,李梓燁說了10句謝謝。
朋友說:從事發到現在,一直有一個朋友站在李梓燁身邊,他們年紀相仿,個頭差不多,就連表情都很相像。記者問李梓燁的這位朋友,“這麼多天你一直在他們身邊,辛苦了,你們的友情很深厚吧?”他也只有一句:“我們,好多年的朋友了,特別特別好。”人的感情是互相的,友誼更是如此,朋友能不分晝夜陪伴著李梓燁,就能想到李梓燁夫婦平日裡如何對待朋友。
募捐工作組說:李梓燁就像是一縷陽光,他的話特別少,卻有一顆感恩的心,他的每句話卻能讓人覺得溫暖。“他經常來愛心接待室看我們,總是不停地說辛苦。每次我們問他,有什麼我們能幫上忙的?他總是說沒有,沒有,他是一個特別不愛給人家添麻煩的人,能自己來取的東西肯定不會讓你送去,盡管他其實特別忙……”
記者感受:陽光打在臉上,一串串片段似乎拼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如同當空的烈日讓我們的心跟著那般炙熱,為什麼他們不願說起自己,因為他們愛得深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