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高三語文高級教師張雪。(照片由本人提供)
生活報5月23日訊 哈三中高三語文高級教師張雪認為,在高考語文中使用好答題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高考語文要得高分,准確審題很重要。答高考語文試卷時,不管是做選擇題還是主觀表述題都必須准確審題。
答題善於提取有效信息
答語文試題時可以采取提取主句法,即抓住閱讀材料的中心句進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考生在寫作時要提取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只要抓住材料中的“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生活領域”這一主句,材料的主旨就掌握了。
還可以采取點示要素法,即抓住材料中的關鍵點進行概括。如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第12題的第(2)小題,考生在解答此題時要提取語段中的“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麼原因?”中的“隱居時期”這個有效信息點,根據這個信息點確定答題空間,然後對這一時期的經歷進行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也可以采取分層歸並法,即先劃分層次,然後再把各個層次的內容概括組合。如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的第12題的第3小題:“黃賓虹作畫時為什麼要把金石拓本擺在案頭?請簡要分析”。閱讀原文,可知這句話出現在原文的第三段的中間部分,將這一部分劃分為兩層,分別講述了黃賓虹在這種做法中受到的筆法與章法的啟發,悟到書畫同源的道理。因此正確答案就出來了。
要審清作文題意
考生要審清作文的題意,下筆前要明確是“以……為話題”作文,還是“以……為題”作文;是文體自選,還是限制文體。作文審題還要注意題目的意思,如2011年新課標卷說:美國全球語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紀全球十大新聞,中國作為經濟和政治大國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紀的最大新聞。該所跟蹤全球75萬家主要紙媒體、電子媒體和互聯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關中國崛起的新聞已經播發了3億次。對於中國的巨大變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變化又是什麼呢?據《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對中國公眾的調查,得票率依次是:“經濟成就”、“國際影響”、“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進程”、“開放程度”。對於中國的這些變化你有什麼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考生應快速抓住“中國崛起”“這些變化”這樣的關鍵詞,抓住從給材料寫論證性作文到給材料寫評論性作文的變化。面對這樣的現實性材料,拿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圍繞材料,結合現實,對其進行評論。這樣審題、立意一步完成,不僅快速、准確,而且容易出新意。注意關鍵詞不能用近義詞來替換,正面角度立意。
作文部分必須得保證60分鍾,而且要用5至10分鍾的時間來進行審題、立意,用50分鍾左右的時間來書寫。
做主觀表述題要掌握答題套路
做主觀表述題時要有按分答題的意識。主觀表述題的分值一般是命題者根據試題的難度和答題的要點設定的。一般來說,4分的題要答出2個或2個以上的要點,6分的題要答出3個或4個要點。解答主觀表述題時,考生須要掌握一些常見常用的答題套路和模板。如考生在作答文言文翻譯題時,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這樣纔能有效得分。再如考生在作答古代詩歌鑒賞題時應采用“三步法”:第一步,點出該詩歌采用的“手法”,即詩歌用的修辭手法或其他手法;第二步,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其“手法”;第三步,注意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效果。
答主觀題時,答案設計要有層次感,最好有幾點就用小序號標出。大閱讀的最後一道探究題應該體現“觀點、引據、聯系現實”的思路,尤其觀點句中不能出現“這種”這樣的代詞,比如“我贊成這種做法”,具體是什麼做法什麼精神應該點出,並對觀點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