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5月24日訊(記者 王蕊) 愛心不斷,獻力不斷。幾日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麗莉愛心接待室”,迎來送往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捐贈者,他們捐款、送花、寫歌、作詞、創作書畫,每張朴實的臉上都寫滿了濃濃的真情,每一個簡單的動作都表達了心中的祈盼。記者蹲守在這裡的每一天,都被一個個揮手走出的身影感動……
“我沒見過你,可我知道你,你的身影感動了一座城市……我沒見過你,你在我心裡,你的青春永遠是那一片新綠……”,剛走進哈醫大一院愛心接待室,記者就聽到從裡面傳出來優美的歌聲。原來,這首歌名叫《最美的你》,是佳木斯的文化工作者根據張麗莉老師的事跡創作出來的,特意送來這裡。
|
據了解,《最美的你》的詞作者是佳木斯市特教中心的倫濤,曲作者是佳木斯市教育局的智強,演唱者是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孔卓。與之循環播放的還有另外一首《我們等你回來》,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佳木斯市日報社退休總編鞠雲河,曲作者是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周偉平,演唱者是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教師孔卓。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8時開始,兩首歌曲就已經不間斷地循環播放了。伴隨著感人至深的旋律,與所有前來慰問的人們共同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獻上心中最誠摯的祈福。不僅是這兩首,還有許多根據張麗莉的事跡改編的歌曲被相繼送過來,包括哈師大創作的《當雙腿變成翅膀》,更有來自山東菏澤的群眾藝術工作者也專程趕來,錄制哈市市民創作的《捨身一推》,帶來山東人民對張老師的問候。
從21日起,在愛心接待室左手邊,多出了一張桌子。這天早上8點剛過,4位老人把筆墨紙硯放在桌前,做好了創作字畫的准備。沒過多久,只見前去捐款的人們手中都拿來一個字條,他們憑著字條就為捐贈者現場創作字畫,“上善若水”、“善行天下”、“厚德載物”等共10餘個弘揚善行的話語供捐贈者挑選。在完成了字畫之後,他們最後會刻上一個戳:為張麗莉捐款紀念。
一上午過去了,前來捐款的人接連不斷,而他們手中的筆一直沒放下,偶爾敲敲背、伸伸腰。同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來自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黑龍江分院的書法家們,在文學藝術界有很高的造詣,甚至得過全國的獎項。而來到這裡寫的每幅字全都是免費的,前提是只題字給捐款給張麗莉的人。
|
好不容易到了中午,今年已經74歲的院長董作正,終於得到了一點空閑,喝了一大口水,他說,聽了張麗莉的事跡,很受感動,也知道很多熱心人踴躍地來捐款,院裡的藝術家們也都想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決定將創作的字贈送給每個捐款的人,留下永久的紀念。“中國人不愧是龍的傳人,一個女孩就能做出這樣勇敢的選擇,為學生忘了自己的安危,品質非常高尚,值得所有人向她學習。”
董院長告訴記者,現在來捐款的人很多,3天的時間就寫了一千多張,可是一點兒沒覺得勞累,親眼看到老者、孩子們真誠的樣子,什麼累啊、病啊的都忘了。“張麗莉不僅是佳木斯的,更是中華民族的,她用行動體現了大愛,讓微薄的力量匯聚了無窮的愛。我希望拿到我的題字的人也能將這份愛一輩一輩傳承下去。”
跟記者沒說幾句,董院長又開始為來捐贈的人題字了,原本只決定在這裡呆2天的他們,決定繼續在這個充滿愛的屋子裡將愛“寫”下去。
當來去匆匆的人群遍布整個愛心室時,一對來自河北保定農村的楊新興、楊彩玲夫婦也滿頭大汗地走了進來。“我們想為張老師捐一萬塊錢,我們家裡就攢了這些,也是代表我們全家的心意把錢捐給張老師的。”楊新興邊說,邊從貼身攜帶的包裡掏出一摞錢。
50多歲的楊新興和老伴都來自河北保定農村,家裡只有五畝地,平日靠撿廢品為生。他們是早上從家出發的,先坐車到了安國縣,再坐車到北京,然後花了好大力氣纔買到來哈爾濱的硬座火車票,從離開家到哈爾濱,路上整整花了三天時間,下車後連口飯都沒顧得上吃,一路打聽就來到哈醫大一院。而就在當晚,他們還要連夜坐火車回老家去。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老兩口順利地見到了張麗莉老師的愛人李梓燁,親手把錢交到他的手中。21時,佳木斯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趕到,為楊新興夫婦送去了面包、水和方便面,把他們送上了回家的火車。
愛心接待室捐款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萬元可是老兩口十年積攢下來的血汗錢啊。這些天,他們親眼看到每一個前來捐款的人的誠意和熱心,而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他們的心一直都處於感動之中。雖然張老師的病情平穩了,可是愛心不斷,獻力不斷,前來“接力”愛的人一直沒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