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7日訊 從5月13日張麗莉轉入哈醫大一院開始,每天15時30分,張麗莉病情發布會都會准時召開,此時所有焦點都會集中在哈醫大一院重癥學科主任趙鳴雁身上。“作為麗莉老師病情新聞發言人,我既覺得榮幸,又感到責任重大。”昨天,在病情通報會後,趙鳴雁向記者講述了參與救治張麗莉工作中的難忘經歷。
堅守四晝夜我陪麗莉度過危急期
“剛看到麗莉時,我的心緊緊地抽動了一下,麗莉傷得太重了。”趙鳴雁現在都無法忘記第一次見到麗莉時的情景,嚴重的車輪碾軋傷,比想象的嚴重得多,也復雜得多。
麗莉轉入哈醫大一院後,經專家組研究,麗莉的救治工作關鍵有四點:呼吸循環穩定、感染控制、骨科手術以及換藥處理。剛進入ICU病房時,麗莉的呼吸、循環和意識狀態都不穩定,醫護人員們都替麗莉捏了一把汗,不敢有一絲懈怠。血流動力學監測、輸血、血管活性藥物治療與調整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立即跟上,趙鳴雁和康凱醫生連續4天4夜守候在麗莉的床頭。這4天是搶救麗莉生命的關鍵時期,大家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周晉院長這4天裡也沒有回家。5月16日終於停掉了呼吸機,麗莉可以自由呼吸了。
努力控制感染沒讓麗莉再截肢
趙鳴雁告訴記者,在汶川地震時,她在成都華西醫院ICU病房,在那裡的35天,她看到了太多由於地震傷後截肢感染控制不住,而進行二次、三次截肢的患者。所以,看到麗莉,最擔心的就是控制不住她的感染,面臨再次截肢。
為了防止感染,骨科的畢鄭鋼主任和尚劍副主任及時為麗莉做了2次肢體殘端擴創、多部位引流術和骨盆外固定術,趙鳴雁和康凱協助骨科進行麗莉的全身狀態控制和感染的防治。換藥過程是防止感染的關鍵之一,醫生在每一次換藥時都小心得不能再小心,認真得不能再認真,盡最大努力防止感染發生。
“經過治療組醫生們的共同努力,如果沒有意外發生,麗莉的腿基本不會出現二次截肢,將來還可以安假肢,麗莉將來還可以生育。”趙鳴雁主任說。
人生“關鍵期”我選擇了麗莉
趙鳴雁告訴記者,過幾天,麗莉可能還要進行植皮手術,哈醫大一院整形科主任郝立君教授已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備工作,分期植皮將最大程度為麗莉再塑美麗。
“總體來說,麗莉的救治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由於我們的綜合水平比較強,在救治過程中沒有出現太多的意外情況,可以說很順利。我們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步工作都追求著完美。”趙鳴雁認真地說。
其實,前段時間對於麗莉是生死關,對趙鳴雁來說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兒子即將中考,正是需要母親的時候,但為了救治麗莉,她沒有時間去輔導孩子的學習,每天很晚回家後,也只是看到熟睡中的孩子。但想想麗莉,趙鳴雁覺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
一聲姐姐讓我們倍受鼓舞
“姐姐,你來了,這些天你辛苦了”、“姐姐,昨天在電視上看到你了,你的大眼睛好美……”每次見到趙鳴雁,麗莉都會親切地這樣喚姐姐,而每一次為麗莉檢查身體時,趙鳴雁也都特意多和麗莉聊天,讓麗莉的心情更加放松。“我們醫護人員除了給麗莉以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給麗莉精神上的安慰,讓她能保持她的樂觀,她的向上。”
“陽光、堅強、善良、感恩,麗莉是一個陽光的女孩。在這段日子裡,我們也深深地感到她身上很多寶貴的品質。”趙鳴雁說。
換藥結束後,麗莉都會說聲謝謝。醫生們問她疼不疼,止痛藥用不用加量。麗莉會微笑著說“我能堅持”。醫生們向她豎起大拇指,說麗莉好樣的時,她會調皮地眨眨大眼睛,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看著麗莉那充滿陽光的笑臉,在場的人都被打動了,我們的眼眶濕潤了,醫生和護士都是含著眼淚做處置,動作盡可能輕一點,讓麗莉的痛苦盡可能小一點。”趙鳴雁說,麗莉的堅強,對身邊的醫護人員是一種安慰,更是一種鼓勵。
傳播這份愛將感悟與大家分享
雖然麗莉已度過創傷急性期,但還在並發癥期,這一時期病情更加復雜,許多在急性期處於潛在的危險正在逐步暴露出來,治療的路還很艱辛,還可能會有很多波折。
“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救治麗莉。作為麗莉病情新聞發言人,我會始終及時、客觀的將麗莉的病情通報給社會各界,請大家放心。”趙主任堅定地說。
采訪即將結束時,趙主任動情地說:“只有近距離地觸摸她,感受她,我們纔更真切地感受到麗莉的純淨和真誠,我們要把這份感動和感悟與大家分享,共同延續這份愛,傳播這份愛,願世間有更多的張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