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1日訊 近日,哈市婦產醫院隨機對1200名新生兒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152名屬於“巨大兒”,約佔調查總人數的13%。根據198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生兒中“巨大兒”僅為3%;2000年,“巨大兒”達到8%。針對新生兒體重連年遞增,醫生指出,新生兒的出生平均體重增加,與孕婦過度進補,營養不均衡,運動量少都有關系。 體重增加50斤 產下11斤男嬰 一個月前,哈市平房區的李女士剖宮產生下了一名體重達10.8斤的男嬰。李女士介紹說,她孕前體重70多公斤,懷孕後,體重達到近100公斤。李女士分娩前,經過醫生檢查,由於胎兒過大,她只能選擇剖宮產。 哈市婦產醫院分娩室護士長肖艷介紹說,和李女士一樣的產婦還有許多,日前,我們隨機對1200名新生兒進行了調查,其中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的有152名,佔調查總人數的13%。 哈市婦產醫院產科五病房主任朱瑩介紹說,醫學上通常把體重等於或大於4000克的足月新生兒稱為“巨大兒”。近年來,因營養過剩等因素導致出現“巨大兒”的孕婦逐年增多,北方多於南方,男胎多於女胎。 吃多動少 孕婦造就“巨大兒” “許多孕婦懷孕期間過度進補,營養不均衡,加之運動量少,是產生‘巨大兒’的主要因素。此外,還有一部分孕婦產下‘巨大兒’與遺傳因素有關。”哈市婦產醫院產科一病房主任醫師皮向輝解釋說。 皮向輝認為,很多家庭對孕婦的飲食非常重視,但缺乏合理膳食的觀念,通常認為多吃營養食品對孕婦和孩子纔會有好處,導致很多孕婦因過量攝入營養豐富的食物而營養過剩,飲食中脂肪、蛋白質攝入量過多,導致胎兒過大。孕婦應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要注意參加適當的運動,也可以做一些強度不大的家務活兒,促使孕婦體內的新陳代謝,消耗多餘的脂肪。 “巨大兒”難產多 母子危險因素增加 “一般情況下,孕婦孕期營養過剩、肥胖等會導致胎兒體重過大,其中糖尿病孕婦‘巨大兒’發生率約為26%,而無糖尿病孕婦發生率僅為5%—8%,還有少數過期妊娠而胎盤功能正常的孕婦,胎兒體重隨孕期延長而增加,這類孕婦難產發生率較正常孕婦增加兩倍。”哈市婦產醫院產科五病房主任朱瑩表示。 在多例臨床分娩記錄中顯示,巨大胎兒尤其在分娩時,很容易出現難產,如孩子的頭過大,或是胎兒肩部過寬導致的肩難產等現象明顯增多。由於胎兒過大導致產婦分娩時間延長,致孕婦產後大出血的幾率明顯增加、手術及麻醉的風險增高。而手術助產引起顱內出血、鎖骨骨折、神經損傷等產傷和死亡率較正常胎兒也明顯增高。 此外,“巨大兒”也非常容易在出生後出現低血糖、低血鈣、呼吸系統異常等疾病,長大後出現肥胖、高血脂、心髒病、糖尿病的發病率都要比正常胎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