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1日訊 愛輝區生態區建設喜訊頻傳:在去年10月被環保部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稱號,今年2月被省環保廳確定為全省首批生態縣建設試點;日前,又被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批准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
此次全國共有13個市(州、盟)和74個縣(市、區、旗、團)列入試點,我省有愛輝區和綏芬河市入選。
愛輝區自2006年啟動省級生態示范區創建以來,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實施“生態立區、綠色興區”戰略,持續深入開展生態區創建,取得顯著成效。2008年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示范區,2010年,成功納入國家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限制開發區,2011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稱號。截至2011年底,全區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7個;有19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村。經過不懈努力,2011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70.85%,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489.21平方公裡,受保護國土面積增加到6691.01平方公裡。在國家摸底時下發的《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縣選擇評價指標體系》中,在包括資源生態、發展方式、消費模式和體制機制四方面共25項指標中,愛輝區多數指標數值明顯優於選擇評價標准,因此得以入選。
據了解,在全國范圍內選取試點,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工程建設,旨在探索不同主體功能區域構建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被批准的各試點將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目標,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消費模式為重要抓手,以構建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體系為關鍵環節。從實際出發,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等地方特色明顯並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著力構建生態文化推廣體系,健全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體系。國家將通過首批試點引導,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逐步完善建設生態文明的體制機制保障。中央財政將從今年起,安排一定的引導資金,支持試點市縣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並根據考核結果逐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委和有試點市縣的省(區、市)也將在分解國家生態工程建設資金時,適當向試點市縣傾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建設任務。2014年上半年,將對試點市縣進行中期考核,2016年上半年,將進行終期考核,考核合格的市縣授予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縣稱號,加大相關扶持政策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