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東極消防衛士』——記撫遠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董德良
2012-06-11 10:52: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岳雲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11 題:金盾英模在龍江”系列報道之三:“東極消防衛士”——記撫遠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董德良

  記者 岳雲雪

  黑龍江省現任撫遠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董德良19年堅守邊陲小鎮,將自己的青春歲月融入保衛一方平安之中。他帶領著30名官兵圓滿的完成了各項防火滅火救援任務,保持了撫遠縣34年未發生1起重大以上火災和亡人火災。

  董德良帶著生活用品看望孤寡老人。資料圖

  無畏艱苦 毅然堅守

  1993年,董德良剛到消防大隊工作時,撫遠縣仍然處於貧困落後狀態,條件十分艱苦。“不到撫遠不服軟!”當地的這句諺語,生動形容了消防官兵所面對的惡劣自然環境。

  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在撫遠縣的冬季十分尋常,官兵們在執行滅火任務時,水槍經常會凍在手上,防火服也會被凍成“冰雪鎧甲”。25名官兵准備了62套防火服,就是為了在冬季火災現場可以迅速更換。

  “晚間睡覺時,兩床棉被、一條軍毯和一個電褥子是我們的"御寒法寶",每天夜裡還要起床兩次發動消防車,以防水箱凍了。”董德良回憶起19年前的艱苦日子。

  2006年1月20日凌晨2時許,在撫遠縣國光液化石油氣有限責任公司門前有兩輛貨車相撞,其中一輛翻入路旁深溝內,駕駛員被壓在車底,腿骨骨折、流血不止。董德良帶領10名官兵趕赴現場進行救助,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頂著飛舞的大雪鑽到寒風刺骨的坑底,用肩抗、用手抬、用繩拉,經過近2個小時的戰斗,將被困人員抬到安全地帶。

  艱苦的條件讓人望而卻步,以至於沒人願意來。然而董德良留了下來,而且一留就是19年。

  董德良在救援現場。資料圖

  火災來臨 勇往直前

  養兵千日的消防部隊,隨時都處於臨戰狀態,在消防監督、滅火救援的一線,總是能看到董德良忙碌的身影,每次滅火救援他都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和官兵們共同戰斗。

  2006年11月1日下午17時31分,撫遠縣撫遠鎮4委108號一居民住房發生火災,風力很大,大火隨時有蔓延危險。董德良同志立即帶領18名指戰員和4部水罐消防車趕赴火場,到場後發現該區域房屋密集,風大勢猛,極易蔓延。董德良作完戰斗部署後,立即拿起水槍,冒著烈火的炙烤和濃煙的熏嗆,和官兵們共戰斗,經過了5個多小時的艱苦奮戰將火災撲滅,保護了下風的10戶民房。

  18年來,董德良親自帶領官兵參加滅火救援任務800餘次,搶救遇險人員30多人,保護挽回財產近千萬元。

  董德良時刻提醒自己和大隊官兵,撫遠縣地處偏遠,增援力量短時間難以到達,必須有更加過硬的業務本領,必須錘煉更加過硬的戰斗作風。他帶領官兵創新訓練方法、提高實戰能力,不斷提昇部隊的打贏能力。

  董德良走街串戶檢查消防隱患。資料圖

  服務群眾 當仁不讓

  在撫遠,董德良有著極好的口碑,群眾都知道消防大隊有個好人大隊長,能幫著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剛下隊不久,董德良在一次雙擁工作會議上通過民政局了解到67歲的撫遠鎮居民吳潤芝老人無兒無女,老伴因突發腦出血去世,一個人生活在平房裡。他馬上決定與吳潤芝老人結成幫扶對子,並帶領官兵到老人家中慰問探望。從此,吳潤芝老人成了董德良的“親人”,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每逢佳節,他都要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做好事。在董德良的倡導下,大隊建立了“助苗基金”,長期資助撫遠縣127名失學兒童,1995年以來,董德良累計捐款3.1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1人。

  多年來,董德良帶領官兵時常脫下軍裝做“義工”,“揮鍬掄鎬”熱心參與地方基礎建設,植樹造林20多萬株,幫助群眾搶種搶收農作物15000多畝,先後參與了當地松花江水污染撫遠段導流築堰工程、中俄國際光纜敷設工程、國電架設、黑龍江護岸林和扶貧路等重點工程和急難險重任務,共出動警力3000多人次,為縣裡省下人工費30多萬元。

  即便地理位置偏遠,即便工作崗位平凡,他依然樂此不疲地忙碌著,帶著30餘名官兵默默地奉獻著,在祖國的東極撫遠縣,迎接著每一個絢爛的日出。他就是黑龍江省撫遠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董德良。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