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8日訊 如果說初始大家是為麗莉老師那不顧自身安危的奮力一推而感動的話,那在麗莉蘇醒之後,她積極樂觀的態度更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連日來,佳木斯大學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學習麗莉的熱潮,走入校園,深入到廣大師生隊伍裡,你能感覺到,學習麗莉精神已蔚然成風。
祝福麗莉傳誦大愛
『得知麗莉老師的事情後,學校立即組織師生進行了捐款,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短時間捐款29萬。但這還不夠,學習麗莉,我們可以做得更多。』佳木斯大學教師張海波說。
音樂學院的鞠雲河老師,得知麗莉事跡後,在網上看到張麗莉微博的一段話後備受感動,用一天寫出歌詞《等你回來》,音樂學院的周偉平教授連夜譜曲,歌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時間被廣為傳唱。
5月17日,佳木斯大學師生舉行了大型祈福活動,4000餘名師生走出教室來到廣場上,點燃蠟燭,捧起許願瓶,為麗莉祈福。有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代表也紛紛趕到,在現場用漢語反復說著一句話:『我很感動,祝福張麗莉,祝福張麗莉。』
開通微博祈福,在校園網、報紙和廣播站設專欄或專題,學校力求及時向大家介紹張麗莉老師近況。
愛在不經意間傳遞
在張麗莉老師救治期間,學校曾舉行一個為期十天的普通話水平認證測試。
參與測試的學生都知道,測試時有一個必考題目是『話題說話』,即圍繞既定主題自由發言三分鍾,以檢查普通話語言組織能力和發聲情況。考核時,題簽是任意抽取的,測試那幾天裡,很多學生抽到的題目是『我最尊敬的人』或『我的願望』,大多數人,談到的都是張麗莉。
『大家都有普通話測試的培訓教材,裡面有很多素材可以借鑒,但抽到「我的願望」這一題目後,我想起了張麗莉老師,我談起了她,我希望她早日康復,希望她早點回到學生身邊。』參加測試的大二學生周麗娜說。
回憶起學生在測試時的表現,普通話測試專業測試員、人文學院高曉梅老師感觸良多:『沒有人像過去那樣背誦現成的材料,他們即興說出了對麗莉老師的尊敬牽掛和敬佩,於不經意間流露出了對麗莉的愛。』
一份不必言說的約定
『張麗莉是我們時代的英雄,她的大美大愛感動著和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她和最美司機吳斌的舉動,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是充滿愛充滿陽光的。』中文系教師徐曉傑說。
采訪中,不少老師表示,學習麗莉精神,不是僅限於學習那種瞬間迸發的大美大愛,而是要學習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去鑽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敬業愛業,不斷把專業前沿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潛心教學改革研究。『十二五』期間,社會對人纔培養和課業改革的需求有很多,老師們需做出更多嘗試和努力。
6月1日,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李光傑教授主持的研究項目獲批了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實現了該校文科類國家社科基金零的突破,這讓廣大師生很振奮。以深入學習麗莉活動為契機,廣大師生希望齊心協力把學校建設推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