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訊 道外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積極開展志願服務『四走進』主題活動,倡導廣大市民提高責任意識,在活動中提昇自己,影響他人,帶動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創建活動中來。據了解,道外區將在103個社區和63所學校設立志願者服務站。
據悉,道外區以街道辦事處為牽動點,積極開展『四走進』活動,即走進樓院美化環境:組織志願者開展環保、清潔美化環境活動,建立志願服務責任區,共建單位命名共建責任區,為社區居民營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成為冰城『創城』路上的一道動人風景。
『最美群體』在冰城的湧現並非偶然,其實,這正是哈爾濱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結出的碩果。多年來,以『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主題,哈爾濱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明創建活動。
——圍繞慶祝建國60周年、紀念建黨91周年等重大活動,組織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爭做冰城好人』、『頌歌獻給黨——愛國歌曲大家唱』、『歡樂在社區,和諧好鄰裡』等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主題創建活動。
——圍繞『三大創建』活動,在社區廣泛開展了創建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軍警民共建共育和『綠色樓道』、『和諧好鄰裡』、『十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風景旅游區等評選活動。
——圍繞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在黨政機關開展了『爭先優、補短板、強問責』創建首善機關主題實踐活動;在企業開展了『誠信哈爾濱』、『貨真價實滿意店(街)』主題實踐活動;在窗口單位開展了『文明窗口』、『文明使者』創建活動。
——圍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市民文明素質3年培訓計劃,組織『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和『感動哈爾濱』人物(群體)評選活動,大力弘揚以路橋精神、環衛精神、交警精神和公僕精神為代表的哈爾濱時代精神。
——圍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規范,廣泛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志願服務活動、『市民道德大講堂』活動和以『整治環境、維護秩序、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為內容的文明大行動。
這些活動有效地規范了市民言行,提昇了市民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志願服務盡展冰城外在性格
在外地人看來,哈爾濱是一座『熱血之城』。
從2003年至今,哈市的臨床用血不僅全部來自義務獻血,而且還對外省市支援,實現連續9年無『血荒』。汶川大地震中,源源不絕的『冰城血』馳援災區。這感人一幕的背後,是走在全國前列的哈市義務獻血志願服務活動。
近年來,哈市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紮實有效地組織開展了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要內容的志願服務活動,不斷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昇自己』的志願服務理念。
各項志願服務活動的常態化是哈市志願服務的一大亮點:『文明大行動』、愛國衛生運動、義務植樹等志願服務活動倡導綠化美化家園;志願者『文明交通行動』宣傳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引導文明乘車;創建共產黨員先鋒崗、青年文明號、文明窗口等志願服務活動提供了優質服務;『平安志願行動』服務哈夏會、哈洽會等大型活動;『學雷鋒紀念日』、『公民道德日』等志願服務活動提高文明素質,引導廣大市民自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目前,哈市注冊志願者人數達50萬人,佔全市建成區人口的11.67%,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各區、街道、社區組建了志願服務大隊、分隊和志願者服務站,形成了志願服務的網格化。
如今,在哈爾濱提起志願者服務隊,每個人都能如數家珍地說上幾支:『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王殿海黨員義工志願服務隊』、『夕陽紅老年志願者服務隊』、『洪潤浩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王曉明獻血志願服務隊』、『巾幗的姐志願服務隊』……
這些志願者服務隊不僅成為展示哈爾濱城市性格的靚麗名片,也成為引領社會風尚、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的活廣告。
重小節提素質方能『內外兼美』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養』不僅僅指養育生命,也同樣養育品格、氣質、風度。
寒地黑土,古道熱腸。提到哈爾濱,人們總會聯想到仗義、豪邁、爽快這些地域品格。但仗義、豪邁、爽快的另一種解讀,就是缺少細節上的認真。
小節上的缺憾,是哈爾濱『創城』中的一道繞不過去溝塹。比如,進入夏季的哈爾濱,每天晚上在大街上,都會看到光著膀子橫晃的『膀爺』;飛馳的車流中,會看到膽大的『英雄』,鑽著車縫橫穿馬路;很多小區門口,都有衣著光鮮的男士女士,隨手把垃圾袋丟在路旁;很多景區的草地上,都會留下豪爽客隨意丟棄的垃圾、紙盒、塑料袋……
『缺少細節的城市,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文明未開。』市民郁心說,『謝尚威、張麗莉的事跡感動了冰城,但對絕大多數市民來說,很少有像他們那樣捨身取義的機遇,學習他們的精神,更多的是要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從細節上打造文明習慣。
郁心說,不隨地吐痰便溺、不亂丟垃圾、不橫穿馬路……這些看上去很小的事情其實並不『小』。『如果我們的市民都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群體性文化中,就會脫離粗俗,就意味著冰城人豪邁的大節大義與細節處的文明入微融為一體。』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質至關重要。《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在創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方面,對市民文明行為和社會道德風尚均有較高要求。
『創建的最難處在於人的素質。』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說,『提高市民的公共文明素養,要把教育與管理的重點放在城市公共領域,樹立法規的權威,對於違反公共領域法規的行為嚴管嚴罰,增強市民對自身公共文明素養自律的主動性;也要高揚哈爾濱城市精神,凝聚城市文化資源,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潤物無聲地提昇市民文明素質隘口,引導市民的文明素質從恪守「底線倫理」不斷向「內外兼美」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