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社區黨總支多次組織免費體檢活動,讓殘疾人及其家屬享受到免費的醫療檢查萬餘元。
東北網7月5日訊(記者 侯巍)“民情日記”讓老百姓的訴求有了通暢的反映渠道;社區慈善超市和黨員扶弱濟貧捐贈接受站成了困難群眾名符其實的“供曖中心”;“三防並重”築牢了城市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這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記錄了過去幾年來桃南街道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做出的不懈探索。
桃南街道位於七臺河市的中心地段,轄6個社區,共有居民13732戶、42164人,街道下設6個黨總支,21個黨支部,有黨員2234人。在街道黨員的心中,傾聽百姓呼聲、體現群眾意願,著力解決百姓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為轄區單位分懮解難、為百姓疾苦奔走服務。社區黨建工作處處飽含著“服務”兩個字:為科學發展服務、為轄區單位服務、為居民群眾服務。恰恰就是這種共識使桃南街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了更為強勁的動力,這一動力又如輕風細雨般地促進著和諧社會的發展。
把社區建成了“幸福港”
弱勢群體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的重點人群。桃南街道黨委把關愛弱勢群體,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困境作為基導黨組織的頭等大事,組織廣大黨員乾部深入困難群眾家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黨旗下的誓言。
幾年前,朝陽社區的高紅下崗了,一家老少三輩5口人就像天塌下來似的,陷入絕望之中。正在全家人愁眉不展之際,社區黨支部為他們送來了“及時雨”,支部書記高春玲和支委王鳳梅跑前跑後,整天穿梭於工商、稅務、勞動等部門,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為高紅辦理了《下崗職工優惠證》、小額貸款、工商營業執照、減免稅費等一切手續。在社區黨支部的幫助下,高紅一家辦起了紅運小吃餐館。現在餐館生意紅火,月收入可達3000多元,全家老少五口人的生活無懮了。為幫助更多的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桃南街道建起了集政策諮詢、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困難幫扶為一體的“下崗職工驛站”和再就業崗位儲備銀行,先後為1540名下崗職工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通過協理員推薦就業、勞務輸出走出去就業、協調企業安置就業等多種渠道安置下崗職工再就業2233人,就業率達到90%以上,登記失業率比全省的要求還低了1.8個百分點。其中“一圖、二條、三本帳”的工作方法和街道自編的《協理員推薦下崗職工典型就業集》被省勞動局在全省推廣。特別是向廣東省清遠市輸出的勞務人員李婷婷還代表七臺河打工者向廣東省清遠市市長匯報了工作和生活情況,得到清遠市對七臺河人的好評和認可。

社區工作人員為受災居民送捐款。
殘疾人,因天災人禍而使生活籠罩在陰霾之中,是街道和社區的黨員為他們送去了陽光,使他們生活的天空變得格外晴朗。
景豐社區居民任登峰,是全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在一次與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失去了雙手,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人忘記了他,可街道黨委和社區黨組織沒有忘。前年,社區黨支部幫助他解決了“低保”,還幫助他家開辦了影碟出租社,使他的基本生活有了著落。去年底,任登峰愛人生小孩,沒人照顧“坐月子”的妻子,社區5名女黨員自告奮勇,輪班到任登峰家伺候“月子”。桃南街道黨委書記孫安紅的心裡始終惦記著轄區內的十幾名殘疾人,每年春節,她都要親自為殘疾人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去年入夏,又針對殘疾人缺乏康復訓練設施的問題,在街道開展了“拉住殘疾人的手,共同構建和諧社區”的活動,積極向省殘聯爭取了18套康復器材,成立了社區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免費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讓殘疾人心裡樂開了花。
全市首家社區慈善超市和黨員扶弱濟貧捐贈接受站,慈善超市裡,有黨員、團員、社區志願者捐贈的衣物、米、面、油等,貧困群眾需要即可以來領取。每個需要幫助的特貧家庭,都能得到一張滿載著街道社區黨員濃情厚意的“愛心卡”,定期接受救助。據統計,2004年慈善超市開辦以來,已救助貧困居民727戶,服務群眾10000多人次,發放大米、白面、豆油1萬餘斤、衣服、被褥等日用品8500多件,折合資金12萬餘元。
把社區建成了“無懮島”
在桃南街道有“三個一號”,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是“一號服務員”,社區群眾的事是“一號令”,“雙服雙創”是“一號工程”。
“三個一號”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搭建了平臺,也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了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堡壘。居住在這裡的群眾不出社區,便可享受到家政、信息、就業、婚姻、醫療、保健、諮詢等等服務。家人有疾病,一個電話,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同志就會立刻趕到;居民需辦房屋土地使用證,社區乾部主動到居民家中幫助辦理;居民孩子放學後無人看管,社區看護站的同志會把你的孩子熱心的呵護著;誰家漏水了,誰家下水道堵了,黨員乾部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有事找黨組織”已成為社區居民的口頭禪。
糧食小區位置偏避,多年來居民一直吃機井的水,後來機井枯竭,居民只能買水吃。在一次街道乾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並記在了隨身攜帶的“民情日記”裡,及時向街道黨委進行了反映。街道黨委立即將解決這一問題作為當年的頭等大事,多次協調主管單位重接管線。為了給居民減少費用,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往返於市政府、礦務局、糧食局、自來水公司、工程處等單位協調,先後為居民節省費用34萬元。經過4個多月起早貪黑地苦乾,居民終於吃上了自來水,每戶花費還不到350元。為了更有效方便地服務群眾,桃南街道設計了一張集居民的基本情況、社情民意、社會需求三位一體的“一卡通”調查表,及時反饋群眾想什麼、盼什麼、需要社區做什麼,群眾管這叫“民情一線牽”。有了這張調查表,社區志願者服務總能出現在最為需要的地方。

桃南社區組織轄區學生、黨員開展保護母親河活動。
桃南街道位於市中心,雙職工家庭比較多,因工作繁忙沒時間照看孩子成為了許多家庭最為頭疼的事。街道各社區黨支部下班後就把社區辦公室變成臨時輔導站,把那些家長下班晚沒人管的孩子接來,由社區志願者看護寫作業,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懮。為了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街道黨委多方運作,成立了家長學校,請“五老”、“十大員”等志願者定期為家長授課,不斷改進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2007年桃南街道家長學校受邀參加了在上海浦東舉行的中國首屆學前教育研究會,不僅進行了經驗交流,所撰寫的論文還榮獲大會三等獎。
桃南街道轄區內企事業單位較多,面對這一最大的社區資源,街道黨委以黨建為紐帶,以“雙服雙創”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共駐共建,讓社區黨建和企業黨建實現了“比翼齊飛”。
針對一些單位人手少,業務開展不了,居民不滿意的情況,街道黨委成立了社區社會事務托管中心、代辦中心和社區通訊服務中心,把土地使用證、入山證、保險、通訊服務等業務引進社區。為使共駐共建活動能夠形成長效,街道黨委建立了黨建聯席會,轄區實行定期例會和情況通報制度,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共同推進社區的建設發展。幾年來,轄區72家企事業單位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為居民解決吃水、行路、入廁、下水等實際困難100多件。
把社區建成了“快樂園”
為了讓居民有一個平安、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街道黨委整合了經警保安、專兼職治安員、義務聯防隊等400多人的治安聯防隊伍,平均40戶一個治安員,加大巡邏密度,提高群眾的見警率。主要街路以專職治安員為主,單位企業以經警保乾為主,小區院落以義務聯防員為主,各有側重,聯防聯治,齊頭並進。
為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街道黨委先後闢建社區文化廣場6處,建立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2個,社區圖書閱覽室2個,成立秧歌隊、健身操,太極拳、夕陽紅民樂隊等群眾文化組織7支,利用業餘時間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去年“五一”,街道黨委組織舉辦了七臺河市首屆社區青少年廣場纔藝展示,“六一”舉辦了兒童文藝晚會,“七一”組織轄區單位開展了共駐共建大型演出,“八一”組織開展了革命電影進社區活動,“十一”組織居民開展“我愛祖國”演講比賽等等。現在,這裡的每個社區都有了自己的群眾藝術節、社區文化節,每到周六、周天,社區還組織露天舞會、科普知識進社區等活動,社區還給貧困孩子辦理了讀書卡,周六、周日,孩子憑卡可到閱覽室免費看書,這些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生活不僅佔領了群眾的思想陣地,還使群眾養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