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6日訊 在哈市南崗區大街小巷、小區樓院,經常能看到一些精神矍鑠的長者或是巡樓查院的社區乾部,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囑咐粗心的大媽關好煤氣……這些人是南崗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隊伍的新生力量,他們的名字都叫“網格員”。
2008年以來,通過深入調研、試點推進,南崗區在全區街道建網,在137個社區科學劃分網格,將全區30餘個職能部門4大類100餘小項工作內容統一投放進網格內,實施“網格化”管理。
社區居民有事先找網格負責人
談起“網格化”管理,奮斗街道辦事處鴻祥社區的宋東華感觸頗深。她所在的社區常住人口1萬多人,社區工作人員卻只有8人,走訪一遍社區至少要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推行“網格化”管理後,該社區劃分成4個格,每個格配備一名負責人,並由社區民警任副格長,網格管理成員還吸納了樓棟小組長、保潔員、物業保安員、單位內保、各職能部門的協管員、五老等志願力量,格內各類信息采集、情況反饋、矛盾調解、治安巡控、管理服務等一並開展,負責人每天都可以在格內巡查一遍,一次入戶能采集多項信息,大大減少了重復工作,社區工作由以前的專人單項、一崗一責向一專多能、一崗多責轉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南崗區通過合理配置人員、整合資源,實現了對網格內人、地、物、事的精細化管理與服務,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
發揮鏈條效應了解社情化解糾紛
“身邊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區”,南崗區充分發揮區、職能部門、街、社區、網格五層級的鏈條效應,通過采取網格民情分析會、民情協調會等方式聽民情、解民懮,搭建起政府、企業和群眾聯系與互動的橋梁,使政府服務管理公信力大幅提高。
文林電力花園小區有居民797戶,其中有7家產權單位的職工。2010年8月,該小區物業棄管,加之小區地下管線老化、破裂問題嚴重,居民家中經常不能正常供應自來水。在七家產權單位分別為職工解決用水的過程中,也經常因一些居民沒交齊熱水費而發生糾紛。諸多矛盾造成該小區居民多次上訪。了解情況後,街道辦事處、社區乾部和網格負責人積極協調、走訪工作。在2011年11月29日社區召開的民情分析會上,作為網格成員的七家產權單位負責人都被邀請來共同商討解決方案。會上,在某發電廠的牽頭下,所有產權單位都表示願意出資更換地下水主管道,沒有產權單位的居民也同意自籌資金。資金難題解決了,該小區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地下水主管線的更換,小區居民在元旦前就用上了自來水,民怨隨之化解。
幾年來,南崗區矛盾糾紛調解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有效保障了“兩溝”改造、西客站征地拆遷等全市大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網格巡護為群眾守平安消隱患
南崗區將“維穩保發展、創安促和諧、服務惠民生”作為“網格化”管理的三大基本職能,構建起了全區2000餘名綜治維穩乾部、政法乾警;2000餘名社區工作人員和“4050”、“零就業”專職力量;2萬餘名單元組長、志願者、單位經保內保人員、場所物業保安員、社區群眾等義務力量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合力落實的工作格局。
新春街一處棚戶區屬於流動人口聚集地,一次,網格黨員志願者王春艷巡防時,發現該地區有煤氣味,她挨戶排查發現是徐傑老人家的煤氣灶小閥門漏氣,她立即關閉總閥門,打開窗戶,避免了一起事故。事後,王春艷還幫助老人買來新煤氣灶,從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轄區居民感慨地說:“小網格起了大作用。”
幾年來,南崗區的刑事發案總量逐年下降,群眾安全感不斷攀昇,被確定為全省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區。南崗區不斷加強網格服務職能,“一站”、“雙簽”、“網格服務直通車”、“網格熱線”等這些居民耳熟能詳的網格服務,如今已成為南崗區服務居民群眾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