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QQ大盜冒充"女兒"騙走15萬 嫌犯家鄉七成青壯年以此為生
2012-07-08 10:01:42 來源:生活報  作者:單曉彤 汪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7月8日訊 去年9月,大慶市的秦芳在QQ上與“女兒”視頻聊天,“女兒”稱要15.5萬元學費,於是,秦芳依照“女兒”提供的兩個銀行卡號將錢匯了過去。當晚,她再次在網上看到女兒,方知自己被騙子騙了,於是報警。

  經過半年的偵破,大慶警方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將主要犯罪嫌疑人覃某抓獲,追繳贓款15.5萬元。

  警方深入偵查的結果令人震驚,嫌疑人所在的這個人口逾百萬的縣城,竟是全國QQ詐騙的發源地,作案團伙從該縣起源後發展到廣西、廣東、福建三省,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目前,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破獲的QQ詐騙案中,有近一半的犯罪嫌疑人來自該縣,當地近七成16歲至40歲的青壯年從事QQ詐騙,常年以此為生。

  案發經過——

  媽被“女兒”騙走15萬

  去年9月21日中午,家住大慶市東風新村的秦芳正在家中上網時,“女兒小文”上線了,學習成績優異的小文,去年大學畢業後被學校推薦去了德國一所大學公費讀研究生,總是惦記女兒的秦芳見其上線連忙點擊視頻聊天工具,滿面笑容的女兒立刻出現在了電腦屏幕上。此時,“小文”打字過來說自己電腦的聲卡壞了,說話聽不見,過幾天找她那邊的朋友幫忙修一下。就這樣,母女倆相互看著,打字聊天。

  閑聊間,“小文”說想在她那邊的一所語言學校學習法語和德語,光學費就需要1萬多歐元,再加上其他費用,大概需要15.5萬元人民幣。這是女兒幾天前提過的,所以秦芳並未多想就答應下午把錢匯過去。於是,“女兒”給了秦芳兩個銀行賬號,一個是中行的,一個是農行的。秦芳說,當時她心裡有些犯嘀咕:“怎麼是兩個賬號?還都是國內的銀行?”可“女兒”當時說賬號是輔導教師的,是為方便他們這些中國留學生專門開通的業務。她尋思銀行間咋回事兒自己也不懂,就按“女兒”說的把15.5萬元匯了過去。

  當天晚上,秦芳上網看到女兒又上線了,便迫不及待地通過QQ視頻問女兒收沒收到錢。女兒卻一臉困惑地說:“媽,收到什麼錢呀?我也沒要過錢啊!”秦芳大吃一驚,中午的時候明明是女兒在電腦前說的匯款的事兒。“媽,你那邊中午的時候,我這兒纔4、5點鍾,怎麼可能在網上跟你說學費的事兒呢。”這時,秦芳纔知道自己被騙了。第二天,秦芳到銀行查匯款的下落,發現錢已經在匯款後的兩個小時內全部被取走了。

  警方偵查——

  通過作案賬戶抓獲嫌疑人

  秦芳說,他和愛人都是工薪族,這次匯去的錢是從親戚家借來的。“剛得知被騙後,我覺得對方是通過電腦詐騙,我連人影都沒見著,很難把錢追回來,就尋思自認倒霉吧,所以沒馬上報警。直到10月25日,此事過去一個多月後,我在電視上看到公安部加大力度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消息後,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案。

  辦案民警初查後發現,這兩筆匯款的開戶地都在廣東省,一個在廣州市,另一個在中山市。兩名偵查員即刻動身,前往位於廣州市的省銀聯和相關銀行調查匯款下落。經查詢,發現兩個賬號上的匯款全部於9月21日在東莞市被提現、轉賬。隨後,偵查員順藤摸瓜,通過嫌疑人的轉賬操作,發現了嫌疑人的其他賬號,繼而得到了較為清晰的嫌疑人影像。

  偵查員還發現,嫌疑人的作案賬號多達18個,所有人分布在全國6個省市。可當偵查員找全了18個賬號的所有人時,卻得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們都說自己並不知道此事。經過一番核實,18個賬號所有人說的確是實情,案件偵破一時陷入了僵局。

  這時,18個賬號所有人中的一位湖南人李某聯系到警方,使案情有了轉機。李某稱,在東莞市打工時,曾把自己的身份證借給一個人辦過中行的卡,那人姓覃,外號“阿四”,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人。隨後,警方給李某看了在多個不同銀行提取的視頻,他一眼就認出視頻中的“阿四”。此時,偵查員立即追蹤到賓陽縣實施抓捕,可是“阿四”並未在家中及周邊。

  今年6月12日,根據線索,覃某又在該縣出現了,偵查員立即前往該縣,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覃某被迫投案自首。

  嫌犯供述——

  利用軟件截取視頻片段

  犯罪嫌疑人覃某供述,2009年,他曾因盜竊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出獄後,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時間一長,身無分文的他便再次打起了歪主意。他先從網上購買了一批被盜的QQ號,利用一種電腦軟件監控被害人的聊天記錄;對被害人的情況基本掌握後,再利用木馬程序盜用圖像或部分視頻內容,冒充被害人子女進行只能視頻打字、不能語音聊天的詐騙過程。

  5日,記者采訪了大慶市公安局薩爾圖分局刑偵三大隊民警董善江。董善江介紹:“在我們對覃某的電腦進行檢查時發現,他電腦裡存著的QQ號碼,90%是到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去發達國家留學的孩子,家庭條件應該都不錯。另外,我們在他那兒還發現了一本‘攻略秘籍’,裡面詳細記錄著去國外的子女應該跟父母說什麼話、有哪些考試、各國匯率等細節。”

  此前,偵查員曾先後3次深入老覃村抓捕覃某,均以失敗告終。後經當地警方點撥,偵查員纔知其中原委。原來,在當地,每個村的村口都設有崗哨,見生人進入就喊“小張來了”,以此報信,讓村民們互相轉告、提高警惕。覃某主動歸案,是迫於公安機關壓力。

  令人震驚——

  嫌犯家鄉七成青壯年以此為生

  董善江對記者說,據當地警方介紹,該縣是全國QQ詐騙的發源地,也是這類犯罪的重災區,作案團伙從該縣起源後發展到廣西、廣東和福建三省,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全縣近七成16歲至40歲的青壯年從事QQ詐騙,並以此為生。賓陽縣當地人並不認為QQ詐騙是犯罪行為,而是稱之為“玩QQ”,每年靠它獲利幾十萬元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當地公安部門已經打掉了多個利用盜QQ號來實施犯罪的團伙,但仍有數百名實施QQ詐騙的網上逃犯沒有抓獲。為何QQ詐騙犯罪如此集中地出現在這裡?警方分析,這與犯罪分子詐騙成功後的“榜樣力量”有很大關系。犯罪嫌疑人多為同村鄉黨或親屬。他們中有提供QQ密碼的、有負責編視頻的、有買銀行卡的、有取款的,分工明確,互相“幫襯”。當地村民以此為“創收”的主要渠道,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