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訊 治理公交車不文明行為,需要大局視角、統籌兼顧,需要換位思考、多管齊下,而歸根結底,需要人本關懷,需要管理智慧,需要強烈的責任感。期待通過這些治理措施,提高公交服務水平,讓市民的出行更安全更舒心;期待通過這些治理措施,為『創城』加分,讓城市更和諧更文明。
當下,冰城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創城』熱潮。但與之極不協調的是,我市一些公交車的違法、違規行為——任意變道、不靠站臺停車上下客、闖紅燈、急剎車發出噪聲、高音喇叭『叫道』。部分公交車在馬路上簡直就是『橫膀子晃』。(見本報昨日第一版、今日第一版)
公交車『橫膀子晃』的傳統由來已久,朋友之間私下調侃,經常會說某某路公交車司機是開坦克出身,某某路公交車司機是開戰斗機出身,甚至互相提醒,過馬路走斑馬線時看見某某路公交車要多加小心……這些話聽起來是玩笑,但對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不是玩笑,是風險。可是為什麼城市中的『霸道公交』久治不愈呢?正在向全國文明城市努力邁進的哈爾濱哪裡容得下這『流動的不文明』?
規范公交車行為,首先要從駕駛員身上入手。我們看到的是『霸道』的公交,其本質是駕駛員太『瘋狂』。而『瘋狂』的駕駛員大多源於企業管理的疲軟。上到交通法律法規,下到企業車隊管理規章,對公交車駕駛員行為都有嚴格的規定,其中沒有一條允許駕駛員任意變道、不靠站臺停車上下客、闖紅燈……公交車開成這樣,企業難辭其咎。只有企業按照規章制度嚴格管理駕駛員,將文明駕駛和按章駕駛與績效考核、個人收入掛鉤,用切身利益約束公交車駕駛員規范駕駛,纔有望改變現狀,促使公交車文明服務、文明停行。
治理公交車不文明行為,企業是治理重點。無論國有公交還是民營公交,都改變不了其公共屬性,而且企業既然從經營中獲取了利潤,就必須提供優質的服務。現在有些公交車的表現不僅不優質,甚至不及格,甚至對人們出行安全產生威脅,這就不治不行了。然而,治理駕駛員是治表,治理企業纔是治本,如果企業繼續不作為,管理部門必須拿出辦法讓他們付出代價。
改善部分公交車不文明現狀,管理必須到位。具體而言,管理公交車,需要大局視角、統籌兼顧,需要換位思考、多管齊下,而歸根結底,需要人本關懷,需要管理智慧,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從1831年英國人沃爾特·漢考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裝有發動機的公共汽車到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很多城市都有成熟的公交車管理制度和規范,足夠學習,足夠借鑒。所以,一定意義上說,公交車管理不存在『不能』,只有『為和不為』。
期待通過這些治理措施,提高公交服務水平,讓市民的出行更安全更舒心;期待通過這些治理措施,為『創城』加分,讓城市更和諧更文明;期待通過這些治理措施,讓『霸道公交』成為城市『流動的文明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