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種植合作社的發展,充分地發揮大機械作業優勢,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業經濟效益。圖為墾區尖山農場鐵豐農作物種植合作社。陳賀攝
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23屆哈洽會上,甘南縣天和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展出的一系列特色雜糧產品,吸引了很多客商的目光,僅在開展當天就有省內外十幾家客商諮詢、洽談。
天和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個專門從事雜糧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合作社首次參加哈洽會,他們想借哈洽會這個平臺為合作社找到更大的市場,讓產品走出黑龍江,走出中國。
據了解,像天和合作社這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第23屆哈洽會上就有50多家,佔據了大約1/10的舞臺,展出了280多種綠色、特色農產品。
近幾年,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他們將單個的農民組織起來,將分散的經營聯合起來,帶領農民一起闖市場、打品牌,挖掘農業增產增收潛力,實現了“建一個組織、興一項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目標,成為我省現代大農業發展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帶領農民合力闖市場
隨著我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農村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方式,越來越跟不上現代農業前進的步伐。為此,我省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組織化程度低,農民闖市場難;農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科學種田難;農民自身積累能力不足,農業投入難的問題。
記者從省農委了解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已經由種養業不斷向其他領域拓展,基本實現了農村各業全覆蓋。在全省2.31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有種植業合作社1.25萬個,佔總數的54.2%;養殖業合作社5021個,佔總數的21.7%;其餘為農產品加工、儲藏、銷售和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等合作社。這些合作社組織農民合力生產、經營,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為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2008年,鐵力市桃山鎮新豐村農民李春蓮投資創辦了水稻磨米廠,當年加工水稻500噸,獲純效益5萬元。2009年,他帶領村民成立了米業專業合作社,購進水稻拋光、色選等設備和兩臺運貨車,提高了大米質量。現在,這個合作社年加工銷售大米2400噸,並將新豐村的大米遠銷到包頭、西安、雲南等地,深受當地市場的歡迎。
自從2011年村裡成立了德信奶牛養殖合作社後,安達市先源鄉友誼村養牛戶王啟文就帶著家裡的7頭奶牛加入到了合作社。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奶牛在合作社裡集中養,統一供飼料、統一防疫、統一品種改良,而且一公斤奶價比自己單獨養時提高了5角錢。省力又省心,家裡也比以前乾淨多了。
提昇農產品質量打品牌
以往,農民從事種植、養殖業往往是高投入、低產出,年復一年,效益低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後,實施統一標准化生產,新品種、新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和應用,提昇了農產品的質量,增加了入社農民的收入。而且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作為自己的拳頭產品,借此開拓市場、打出品牌。
望奎縣海豐鎮宇鑫綠色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專門生產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小米。由於每公斤綠色小米的售價比普通小米高出1.6元,農民因此一畝地可增收1200多元。合作社還為綠色小米注冊了商標,銷往哈爾濱、北京等地。
甘南縣寶山鄉富路生態養豬合作社成立後,采用先進的生物菌發酵床技術養豬,既節省了飼料,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產出效益。去年,合作社出欄有機豬5800頭,很快就被金鑼等大型企業收購一空。細算下來,每頭豬的純收入在600元以上,比常規飼養方式提高效益近200元。
據了解,目前,全省有19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綠色食品認證,14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有機食品認證,79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產品商標。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我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由單純生產邁向農業產業化
如今,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內容已由初期的生產技術服務為主,逐步向銷售、運輸、貯藏、加工等環節延伸。很多合作社經營活動已擴展到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等生產經營全過程,並逐步向實體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省有1237個具有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產業化功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肇源縣文國養殖專業合作社集雞雛孵化、飼料供應、肉雞養殖、肉雞屠宰分割、冷凍銷售於一體,年銷售收入1.5億元,利稅800萬元,成為我省第一個晉昇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據悉,今後我省將全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更高層次發展,引導農民走合作發展道路,積極加入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形成利益共同體。今年全省將建200個千萬元級玉米合作社,100個500萬元級水稻合作社。到2015年,將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6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