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策
搜 索
哈市上半年拆違建100餘萬平米 4大創新鏟除城市『毒瘤』
2012-07-13 08:59: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秋穎 左靚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3日訊 私搭亂建、超規劃建設、無證私建、搶建“種房”……被稱為城市建設管理“毒瘤”的違法建設,侵害了守法市民的合法權益,破壞了城市形象。為徹底割去這一“毒瘤”,今年哈市通過堅持嚴格治違,斬斷利益鏈條,嚴肅處理放任自流的“旁觀者”、貪贓枉法的“保護傘”、違法建設的“開發商”、以身試法的“地頭蛇”等措施,創新拆違模式,人性化安置等辦法,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合理住房需求,贏得民心,提昇城市形象品位。今年上半年,哈市執法機關共拆除違章違法建築30餘萬平方米,同時配合國土、水務、規劃等部門拆除70餘萬平方米違建。總面積相當於130餘個足球場。

  1問責制創新:

  不作為慢作為也問責

  以前的拆遷,一般是由執法局牽頭,今年,哈市成立了由紀委牽頭,執法、公安、建委、國土、各區政府等組成的拆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拆違辦”),拆違程序實行工作轉接制,即上一環節責任部門經過驗收確認任務完成,在不過夜的前提下,由哈市拆違辦審批並向下一環節責任部門發出《工作轉接單》,涉及個別問題再次認定,發《工作督辦單》,紀檢監察部門按“單”跟蹤,監督問效,對不作為、慢作為的部門和人員實施行政問責。

  近日,哈市行政執法局對11名所轄區域存在違章問題屢禁不止、哈市執法局多次督辦未見長期效果、違章問題多次反彈等執法問題的11名執法人員進行行政問責,取消了他們的執法資格,收回執法證件,調離崗位接受培訓。此次被行政問責的11名執法人員,其中科級乾部7名、科員4名,分別是道裡區執法局的李東海、張兵、朱宏彬,道外區執法局的馮克昕、李景光,南崗區執法局的呂永春、王雷、李雲龍,香坊區執法局的謝汝濤、李建軍、李峰。

  今年年初以來,哈市先後對哈市道裡區新發鎮達康路和哈西群力聯絡空間空港大道實施了集中拆違等大型拆違行動。截至目前,哈市執法局共拆除違章違法建築3625處共30餘萬平方米,同時哈市執法部門配合國土、水務、規劃等部門又拆除了70餘萬平方米違建,截至目前,哈市共拆除違建100餘萬平方米。


  2拆違模式創新:

  先拆違後征收

  以往哈市拆違工作大多與征地征收工作並行,也就是在土地征收中連帶拆遷,取得土地的企業要在規定期限內拆除,因為利益關系,很多企業不得不向違建戶妥協。今年在哈市拆違戰役啟動之初,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就統一部署,城市拆違全面實行“先拆違後征收”新模式。讓拆違和征收截然分開,讓違建房屋拆除不同步於合法房屋征收。在合法與非法建築混雜的區域內,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對違法建築依法進行拆除,避免將拆違行動與征收行動混淆。

  哈市城鄉路原印刷機械廠區域內的違章建築拆除後,居住在坑內的居民李女士站在瓦礫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她說,“當聽說大坑要拆除時,我既高興又犯愁。一方面終於可以脫離‘大坑’了,另一方面又害怕這裡和其他的拆遷現場一樣,只要有人私建房,在沒得到他們想要的利益時,就會連累我們無法搬遷。這次看到政府部門的執法力度,我松了口氣,尤其看到這麼多部門一起來拆遷時,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據哈市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下半年,哈市執法局還將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先拆違、後征收的工作原則,要求全體執法人員借鑒達康路及空港大道拆違工作經驗,在哈市棚改征收工作中打頭陣,為實現年底前的全面淨地掃清障礙。

  3取證創新:

  5平米以上違建

  航拍一掃就現形

  在今年的拆違行動中,哈市執法部門采取了航拍取證等科技執法方式,讓突擊搶建的違章建築無處遁形。

  先鋒路5號被確定為“三環路打通工程”征地區域,雖然哈市道外執法局成立專項科室加大了對該區域的巡查力度,但仍有少數人突建搶建,以此來套取國家動遷補償的歪主意。“私建房主白天不敢蓋,晚上偷著蓋,見縫插針,很多私建房屋一夜就建成了,一推就倒,根本不能住人。通過衛星航拍圖比對,可以發現近幾年,面積在5平方米以上的所有違章建築。”哈市道外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道外區化工路、龍鳳路打通工程是哈市的重點建設項目,少數人遂動起了私建濫建,以此套取動遷補償款的歪腦筋。哈市道外區執法局通過航拍圖比對方法,確定了該區域總計5萬餘平方米的違章建築。

  松北區執法局也請有關部門運用飛機航拍等高科技手段掌握了整個松北區的平面圖。之後,執法人員又逐街區、逐戶對樓層、面積、結構等進行錄像拍攝,並建立了電子檔案,利用衛星地圖軟件對管轄區的房屋狀況進行實時監控。通過航拍圖和電子檔案、GPS定位對比,什麼地方、誰家新建了棚廈就會立即顯示出來,被列為私建濫建,予以拆除。


 

  4安置創新:給特困戶安家

  在拆違工作中,為了幫扶原印刷機械廠內違建特困住戶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哈市執法局對該區域內家庭月均收入在500元以下、以目前私建房屋為唯一住房,同時生活存在特殊困難、需要救助的殘疾人、低保戶群眾,通過向民政、殘聯、房產等部門調檔核實,經確認情況屬實後統一安置。10餘天中共解決違建住戶500餘件實際生活問題,護送16戶殘疾、特困住戶住進了免5年房租的新居所,幫39戶其他類型的困難住戶完成引導性轉移。哈市執法部門的文明執法保證了該區域大部分住戶拆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在拆違過程中,南崗區通達街道辦事處盤點出轄區內存在一些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無取暖設施的居民樓房,這些樓體旁都配建煤柈棚。為了恢復居民綠色環境,南崗區通達街道辦事處決定采取先安裝暖氣再拆棚的辦法,以此一次性徹底解決幾十年來的部分遺留問題。於是辦事處領導一邊往返於供暖公司,一邊入戶做居民的思想工作。面對零零散散的住戶,供暖公司表示很為難,辦事處的領導多次與供暖公司溝通。最後,供暖公司終於和街道辦事處達成了為居民安裝暖氣的協議。

  在大型鏟車的轟鳴聲中,南崗區漢祥街上已有30餘年歷史的64個煤柈棚轟然倒下。

  5收到成效:

  提昇了政府公信力

  哈市機場路拆違區域主要集中在原印刷機械廠家屬區,違章建築達19萬平方米,涉及住戶190餘戶。有關部門在拆違過程中,不法分子千方百計阻撓拆違清障工作,違建業主在深夜對准備搬家撤離的人員進行恐嚇;向半拆除的房屋內安排身患脊髓炎的重癥病患;教唆中年婦女跪攔警車煽動群眾等等。面對尖銳復雜局面,哈市拆違部門一方面向拆違現場派駐宣講車,向群眾全面細致宣講此次拆違“違法濫建的一律不補償”等有關政策,澄清不良行為人的造謠和誣蔑,還群眾事實真相。這也是近幾年拆違過程中首次進駐宣講車,取得了市民的支持和理解。另一方面,哈市公安局防爆支隊的執法人員每天帶領搜爆犬對違建區域進行徹底清查,對發現的遺棄病患,立即組織醫療救護車實施轉移救護,並移交公安部門立案追查,使得不良勢力沒有得逞。

  “普通的老百姓哪敢私建濫建,凡是敢私建的,背後肯定有靠山、有利益關系。”在哈市拆違行動開始之初,曾向記者舉報違章建築的哈市市民張先生對記者說。此前,哈市哪裡有規劃、哪裡有新項目,哪裡就有人突擊搶建違章建築,違章建築成了一部分人謀利創收的重要手段,今年哈市打破了市民“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軟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懷疑,切斷了違建組成的利益鏈條,提昇了政府的公信力,也維護了城市運行秩序。

  香坊區拆違現場

  南崗區拆除64個歷史遺留佔道房

  南崗區拆除二酉街17號院內違法私建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