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省援藏工作隊謝通門縣工作組『六式』機制貼近藏民心
2012-07-16 08:17: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民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7月16日訊 按照黑龍江省委、西藏自治區黨委的工作部署,黑河市5名同志和省財政廳1名同志共同『捆綁』負責日喀則地區謝通門縣的援建工作。自2010年6月入藏以來,他們始終堅持『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農牧民增收致富、服務社會和諧穩定』三項原則,探索實踐了『六式』立體化援藏工作機制,確保了援藏工作穩步實施、紮實有效。

  『親情式』援藏關注社會民生。投資500萬元與縣政府捆綁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在對全縣201戶新建或改建房農戶進行補貼的基礎上,重點打造高標准的達那答鄉安居示范小區,新建75戶農牧民新居,並同步實施村內道路、給排水、健身廣場、旗臺、村門和綠化、亮化等配套建設,使之成為全地區安居工程的示范區和帶動區。組織謝通門縣黨政代表團赴黑龍江省考察學習,與黑河市、省財政廳建立了友好關系,爭取到助農增收的農業果蔬基地扶持資金150萬元。協助黑龍江省司法廳、法院、檢察院、電視臺等到謝通門縣進行對接幫扶,提供幫建資金近300萬元。

  『助推式』援藏推動全面發展。著力推進發展項目,援藏乾部經過多次調研和論證,共計確定15個援藏項目,總投資2550萬元,其中8個直接事關全縣發展,果蔬基地、藏雞養殖、龍財路建設3個超千萬的項目被列為全縣重點項目。投入援藏資金300萬元、向上爭取資金700萬元實施果蔬基地項目,建設高標准溫室大棚60棟及辦公樓、住宿房等相關附屬工程,大力發展獨具龍江特色品牌的草莓、蔬菜等市場急需果蔬產品,闢建了一條依托科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的新路子。

  『有為式』援藏實現崗位價值。在黨的建設上實現有為。采取選用能人、打造品牌等有效措施,全面推進領導班子、基層組織、宣傳統戰等黨的建設工作。在維穩工作上實現有為。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入手,援藏乾部帶頭做好維穩值班、礦業開發監管等工作。在強化農牧業基礎地位上實現有為。抓好農牧業示范引導、產業開發、政策扶持、草原獎勵機制實施等工作;大膽推行黑龍江冬小麥新品種和青儲玉米新品種引進等農牧民致富示范項目,幫助農牧區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活力式』援藏活躍文化生活。實施文化項目,投入資金50萬元,建設廣場LED電子顯示屏,購置液晶電視機、投影儀等文化設備,下擺到縣直部門和鄉村黨團活動室,助推全縣文化事業發展。助推文化交流,搭建黑龍江電視臺、自治區老年藝術團與謝通門縣達那答鄉文化交流的平臺,開展歡歌在校園、在廣場等活動。

  『捆綁式』援藏凝聚援藏合力。黑龍江省委將黑河市和省財政廳捆綁在一起共同負責謝通門縣援藏工作,發揮了人纔集合、部門集合的優勢。發揮『資金』捆綁優勢,謝通門縣援藏工作從一開始就在重點項目上將工作組資金與縣政府資金進行捆綁,發揮互補優勢,集中財力乾大事。

  『口碑式』援藏樹立良好形象。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工作組全面執行以加強項目管理、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三五四三』工作法,組織實施以『樹立一個胸懷大局、為國擔當的援藏理念,打造一個勇於拼搏、甘於奉獻的援藏集體,完成一批惠及民生、促進發展的援藏項目,譜寫一曲民族交融、社會和諧的援藏凱歌,交出一張黨和國家、人民滿意的援藏答卷』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將援藏工作組打造成奉獻型、開拓型、務實型、和諧型、實績型的『五型團隊』,留下了援藏乾部乾事創業的良好口碑。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