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馬路勞務市場』:繁榮背後現尷尬
2012-07-16 09:12:01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宦思遠 於廣翔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務工者等活兒現場。

  東北網7月16日訊 在齊齊哈爾市區的道路旁,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等活兒的農民工:他們拿著“力工”、“瓦工”、“油漆工”、“木匠”的小招牌招攬活計。或三五成群,或十幾人一伙,“盤踞”在馬路邊,等待著工作機會。這些自發形成的“馬路勞務市場”,不僅讓務工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還經常擠佔馬路,影響交通。

  “馬路大軍”頗具規模

  位於龍北街的“馬路勞務市場”,是齊齊哈爾市形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零工勞務市場之一。早晨7時許,龍北街齊生加油站旁的人行道上已擠滿了從四處趕來的求職者,他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其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瓦工、力工、修理下水道等,一套工具、一塊注明自己工種的牌子,成為“馬路勞務市場”求職者的主要標志。上午9時,這個“馬路勞務市場”開始熱鬧起來。“有沒有會刷乳膠漆的?”一市民話音剛落,求職者瞬間圍攏過來,幾分鍾內,口頭用工協議就達成了,3名求職者跟隨僱主上車離去。

  每天清晨都在附近清掃衛生的王師傅告訴記者,這個自發形成的勞務市場已經存在五六年了,每天來此“蹲守”的求職者達上百人。

  街頭攬生意影響交通隱患多

  “這些街頭攬活的務工者太影響市容,他們天天呆在馬路邊,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街道變得更擠了,同時還影響交通。”采訪中,市民張女士向記者訴苦。“我知道,這些務工者也不容易,可是不能這樣佔著馬路啊,他們的車子上還帶著一些工具,好幾次我送孩子上學,小孩差點就撞到他們的鐵鍬上了。”張女士認為,“馬路勞務市場”有礙市容,影響交通,希望這些路邊民工有個固定“歸宿”。

  位於龍北街的齊生加油站,如今成了這個“馬路勞務市場”的聚集之處,在采訪中,記者見到大量民工已經將這個加油站圍得水泄不通。齊生加油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務工者在加油站旁的路邊等活兒,經常會吸煙,有的還肆無忌憚地打電話,這些都是加油站的大忌,可是任憑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如何勸阻,他們就是不聽,對於工作人員的勸告置之不理。

  “馬路市場”常年游離於監管之外

  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如今在齊齊哈爾市,像龍北街這樣的“馬路勞務市場”不止一處,每天在“馬路勞務市場”旁等候招工和求職的人數也相當可觀。然而,繁華的“馬路勞務市場”背後卻埋藏著不少隱患,由於這一市場屬自發形成,至今沒有任何主管部門對市場運營進行監管,勞務雙方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

  “馬路勞務市場”上的求職者多以打零工為主,其與僱主並不簽訂任何書面合同,在務工過程中,萬一發生意外,求職者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護。“萬一遇到耍心眼的僱主,想要工錢幾乎沒門。”來自龍江縣黑崗村的張國軍在龍北街“馬路勞務市場”打零工已有4年時間,算是市場裡的“老人”了,但也時常遇到討薪難題。“由於沒有書面協議,俺們遇到這種事,只能自認倒霉。”張國軍無奈地說。

  勞務市場必須走規范之路

  采訪中記者發現,齊齊哈爾市“馬路勞務市場”內的求職者多數來自城郊農村,因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他們已失去和年輕人在正規勞動力市場搶“飯碗”的“本錢”,不得不選擇在路旁等活兒。

  “在這兒找的活都是最苦、最累的,而且每天風吹日曬的,要堅持下來,確實需要點韌勁。”來自鐵鋒區炮臺屯的瓦工李師傅感慨地說。雖然他是瓦工,但是很多時候,他主要是乾力氣活,有人裝修房子,需要砸牆之類的,只要叫他,他就去,一天能掙五六十元錢,他就知足了。

  “馬路勞務市場”的存在,說明市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一味的“禁”,並不是正確的管理之道。目前,我市的外來務工人員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如何讓求職者通過合法渠道找到工作,這應是相關職能部門需要考慮的。采訪中,不少市民認為,只有建立比較健全的務工服務體系,為務工者提供求職的固定場所和職業技能培訓等,纔能從根本上解決馬路市場問題。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