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聯合合作社助力農村經濟
2012-07-16 13:38: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薛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訊 成立了小合作社,卻無力接大單,聯合合作社的出現則破解了這一難題。日前,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哈市出現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相互聯合共闖市場的聯合合作社,在某種程度上克服了農民合作社發展中規模小、實力弱、運行質量不高等不良因素,增強了合作社闖市場、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由於門檻低,近年來,哈市農民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到4758個。然而,在數量激增的背後,卻是規模小、實力弱等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哈市阿城區紅星鎮海東村退休職工白贊浩,1996年開始組織當地農民經營水稻合作社,規模也漸漸由原來的8戶增加到106戶,『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生產規模小、產量低。』白贊浩說:『曾有大連客戶要長期簽訂供應合同,但因為合作社無法滿足其所需要的產量,所以只能放棄。』

  面對無奈,白贊浩努力尋求突圍。『聯合合作社的出現,讓我們看到發展空間。』白贊浩說,2008年在哈市農委的支持下,由阿什河農民合作社牽頭,跨地區合作,組織5個鄉鎮內的亞溝村、阿什河村等8個村屯的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聯合成立了哈市阿城區金京稻米合作社,有1280戶農民參加。聯合合作社成立後,合作社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萬畝。『加入聯合合作社後,我們開始機械化作業,各類農機具齊全;統一品種種植,合作社組織統一收購;現在多大的訂單我們都敢接了,收入更是每畝最少增收千元。』加入聯合合作社帶來的好處,讓白贊浩深感欣慰。

  今年,聯合合作社又進一步壯大發展,在阿城區阿什河街道城建村記者看到,新建的一棟棟大棚已經投入使用,智能催芽中心已發揮功效。哈市阿城區金京稻米合作社社長陳鶴峰告訴記者:『今年在政府扶持下,共投資1000多萬元,新增了17萬平方米的育苗基地,新建了210棟大棚。這使我們在種植水稻的同時還可以拓展種植蔬菜、瓜果等,增強發展後勁兒。』

  哈市農村經濟管理總站站長王廣普說:『建立聯合合作社是符合我省地方法律法規的;一個合作社勢單力薄,幾家相同專業的聯合起來,既能做強市場,又能增加抗風險能力,一舉多得。』據介紹,哈市農業部門今後將加大宣傳,引導鼓勵合作社之間成立聯合合作社。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