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6日訊 鮮菜價格是居民生活剛性食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格的波動是民生和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以來,受惡劣天氣、種植成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佳木斯市鮮菜價格處於高價位運行的趨勢,直接影響著佳木斯市CPI的漲幅變化。“菜賤傷農,菜貴傷民”,居民手中的菜籃子日見沈重。
從各月同比指數來看,1月份鮮菜價格上漲35.3%;2月份上漲11.5%。;3月份上漲14.9%;4月份上漲25.4%;5月份上漲24.9%;6月份下降2%,上半年除6月份下降外,1—5月份呈大幅上漲的態勢運行。
從各月累計比指數來看, 2月份上漲22.6%;3月份上漲20%;4月份上漲21.1%;5月份上漲21.6%;6月份上漲18.9%,直接影響上半年價格總水平上昇0.66個百分點。
鮮菜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是天公不作美。受去年佳木斯市秋冬季降水少,部分轄縣平均降水比常年少50%,耕層土壤乾封凍,入冬以來,氣溫偏低,降水偏少,大部分農田積雪較淺,今年4至5月份降水又持續偏少,形成春旱,給鮮菜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地產蔬菜上市晚因而價格大幅上漲。
此外,種植面積稅減,單產下降直接影響菜價攀昇。近年來,由於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改造外擴,很多老菜區被佔用,新菜區沒有及時補充和建立,全市蔬菜面積由“十一五”初期的14多萬畝,銳減到現在的9.8萬畝,面積減少接近30%。加之基礎設備嚴重老化,蔬菜產量急劇下降。蔬菜平均單產由2005年的3000公斤,銳減到目前的2500公斤,減幅為16.7%。因此造成鮮菜價格大幅攀昇。
市場供應不均衡也是導致菜價高漲的推手。據調查,目前佳木斯市城區現有蔬菜面積9.8萬畝,大棚4714棟,溫室3201棟,年產量在16.5萬噸左右,市民年消費量在22萬噸左右。從總量上看能滿足75%市場需求,但實際供應卻極不均衡,總體有效供給僅為50%左右。每年淡季11月至次年4月新鮮蔬菜80%以上依靠外進,自給能力嚴重不足,自給率由2005年25%下滑至目前的15%。而且自給主要品種是白菜、土豆、大蔥老三樣,剩下的就需外進蔬菜填充。供應不均衡造成菜價高漲。
蔬菜生產支橕體系嚴重弱化和農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上漲也助推了菜價飆昇。佳木斯市蔬菜生產的龍頭企業雖然已具有一定規模化,但數量不足。沒有形成一定規模開發外埠市場。僅有蔬菜批發大廳作為蔬菜集中批發擴散和地。政府用於蔬菜育種和栽培的科研經費所佔份額非常小,對果蔬的研發、投入嚴重弱化,蔬菜生產資金投入逐年減少。蔬菜產業發展缺乏政策支持和科研技術資金的投入;隨著農藥、化肥等農資成本逐年提高,如尿素去年價格2100元/噸,今年2400元,上漲12.5%;鉀肥去年價格4000元/噸,今年4600元/噸,上漲15%;復合肥去年價格3200元/噸,今年3400元/噸,上漲6%。另外,零號柴油從每昇6.97元漲到7.74元,上漲11%。而外進蔬菜90%以上在遼寧和山東,運輸物流成本增大,農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不斷上漲已成為菜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如何應對菜價上漲,首先要加大蔬菜生產的投入力度,保障市場的有效供給;其次穩定農資產品價格,降低蔬菜生產成本;第三要減少流通成本,規范合理收費價格;政府還要加強市場調控,加大蔬菜存儲力度,進一步加強蔬菜市場的有效監管。杜絕各種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定期對蔬菜市場進行檢查整頓,平抑菜價,確保蔬菜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加大蔬菜庫存儲藏,建立必要的蔬菜儲備方案,保證蔬菜市場供應,從而有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基本穩定,推動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