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撫順社區開創社區服務新路
2012-07-18 10:55: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琪 馬秀芬 李天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7月18日訊 從為社區居民打造“10分鍾便民生活圈”,到關注社區民意幫老助殘,再到區內的群眾文化生活,哈爾濱市道裡區撫順社區一直在努力全面構建功能齊全、力量齊整、資源聚集、保障到位的中心社區服務管理體系。經過努力,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和諧社區示范街道、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殊榮讓社區熠熠生輝。

  立足服務打造10分鍾生活服務圈

  8時“上班”,17時“下班”,道裡區撫順社區89歲的馮大爺的一天就從撫順社區服務中心開始。在社區服務中心日間照料室裡,馮大爺告訴記者:“家裡白天沒人照顧,多虧了社區裡有專門為老年人開設的日間照料室,既有人照顧,又有很多老年人在這裡活動,來這裡家人放心,我也開心。”據介紹,針對區域內高齡、空巢老人的不同需求,撫順社區通過日間照料、居家養老、志願者入戶結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區老人的需求。

  在這座全省最大、功能最全的社區服務中心裡,8大類128項社區管理服務內容已全部納入一站式服務大廳,把轄區內的黨建、服務、培訓、活動、幫扶五大類資源集中起來,向其他社區延伸。積極打造“10分鍾便民生活服務圈”,使居民在10分鍾內即可享受到醫療、家政等快捷服務。

  近年來,市、區、社區共同投入5000多萬元對轄區內的72個庭院昇級改造,粉刷190棟樓,讓撫順社區這個曾經以髒亂聞名的“小地包”變身成整潔溫馨的大家庭。

  扶殘助貧多渠道幫扶創業就業

  下崗多年的邵鳳華現在是一家養老院的經營者,回想當初創業,她說:“是撫順社區的工作人員幫助我協調各方關系,幫忙跑貸款。”如今事業小有成就的她為了回報社會,為社區內的多位求職者提供了崗位。

  面對弱勢群體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老年人多的“三多”現象,撫順社區采取“扶技扶志”、牽線搭橋、拓寬渠道等方式,通過實施“素質昇級、就業創新、人纔激勵”三大工程,讓失業人員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同時,社區還專門成立了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形成前臺招聘、後臺技能培訓的“前店後廠”模式提供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對轄區內打算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免息貸款;今年年初,成立了撫順地區商會,只要不挑不撿,24小時內可以在社區內包括餐飲、醫藥、物流等27家企業就業。

  為讓弱勢群體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撫順社區打造“溫馨365”網絡,通過3個平臺、對6種重點幫扶對象落實了“一網、一卡、一鈴、一店、一基金”5種幫扶途徑。對於困難邊緣人群以及突發性困難、需要臨時救助的家庭,建立起愛心救助體系,通過“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和發起各種愛心活動,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活力文化 居民天天有節目

  在撫順社區文化中心,記者看到這樣一份“菜單”:周一:交際舞、健身舞;周二:太極拳;周三:拉丁舞……這僅僅是撫順文化中心多功能廳的一份簡要活動安排表。乒乓球、臺球、聲樂、腰鼓……樓內活動室裡從早到晚都有居民活動;室外,一個2000餘平方米的“百姓大舞臺”,在盛夏的夜晚則成了社區居民歡娛的場所。

  天天有節目,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亮點,季季有特色,年年有精品。多年來,這裡共開展文化活動達千餘場次。為了不讓社區文化中心成為空架子,撫順社區把群眾組織起來,形成以文化中心、社區文體活動站、駐街單位文化室為主體的社區文體活動陣地和以社區乾部、社區黨員、社區志願者、群眾文藝骨乾為主體的社區文化體系,走出了具有撫順特色的文化之路。社區文化中心有了創新思路的支橕,更加具有活力,迅速成為地區居民群眾的樂園。

  以文化凝聚人,以文化團結人,生活在撫順地區的居民群眾每天都能感受到文化氣息,憑著實打實的乾勁,撫順社區榮膺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全國文化先進社區”的稱號。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