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7月18日電題:洪潤浩:讓更多有困難的孩子得到幫助
今年27歲的洪潤浩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東萊街道辦事處教育園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洪潤浩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此外還是哈爾濱伍連德小學的『志願校長』。
從2006年組建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那天起,洪潤浩就把自己的人生和貧困家庭的孩子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些年來,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洪潤浩和他的志願者團隊都會義務為農民工子女和貧困家庭的孩子輔導功課,累計支教時間超過3.6萬個小時。洪潤浩說:『我只是做了很平凡的工作。看到孩子們有所收獲,就覺得所有的苦都不算是苦了。』
6年前,洪潤浩從國家殘疾人運動隊退役,回到所居住的東萊辦事處。有了工作和收入,他向社區提出取消自己家的低保,讓給那些更需要的人,並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盡力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和有困難的人。
在他的努力和社會各界人士支持下,這支志願者服務隊從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500多人,從最初的只有東北農業大學一所高校參與,發展到現在近10所高校志願者加入,而且隊伍還在不斷擴大。
『幫助貧困家庭孩子的學習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服務內容。』洪潤浩介紹說,來找他們給自家孩子補習的大多是農民工、下崗職工、低保戶、單親家庭等家境貧困、特殊的人。『孩子們渴望學習的強烈願望激蕩著我們。對這些孩子來說,每一雙伸出來的援助之手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命運。』
為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洪潤浩經常組織志願者深入社區和貧困家庭開展調研,了解急需解決的困難,然後根據志願者的行業特點和技術專長,分成若乾小分隊,制定具體的幫扶計劃,為貧困孩子義務補習功課。『每當看到孩子們等待志願者到來前期盼的目光和志願者離開時留戀的眼神,我的心裡總是湧過一陣陣的暖流,這也讓我更堅定了做好志願服務的決心。』洪潤浩說。
洪潤浩回憶,最初他輔導貧困家庭孩子學習的時候,70%都是農民工子弟的哈爾濱伍連德小學給他提供了定期一對一輔導場地,但家長不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在志願者的堅持下,洪潤浩『志願學校』的知名度越來越大,前來輔導諮詢的家長絡繹不絕,補習班從當初中小學生混補發展到現在小學、初中、高中分開補,由當初一對多發展到現在一對一輔導,其中很多孩子考上了全國重點高校。
洪潤浩有過不幸的童年,先天性腦癱使他從小右手和右腿落下殘疾,行走和吐字與正常人有些區別。父親在他兩歲時離家出走,生活的重擔壓在母親一人肩上,母子兩人生活異常艱難。從小到大,洪潤浩家一直是政府的幫扶對象,街道辦、區政府和鄰居經常給他家送去米、面等生活用品,他幼小的心靈就這樣種下『感恩』的種子。
洪潤浩說,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是社會各界給予了無私的關懷和幫助。『這讓我們娘兒倆過上幸福生活。我希望能把別人對我們的這份愛心延續下去,就像傳遞接力棒一樣。』
2011年,洪潤浩志願者服務隊成立了黑龍江省首家『農民工子女業餘學校』,在開設數學、語文、英語等主要科目外,還增加了繪畫、音樂、心理等課外輔導課堂,讓孩子們在做好學業的同時,還能夠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溫暖了很多農民工子女的心靈。
『志願者組織真正的意義是一種志願精神和行為的傳遞。』洪潤浩說,他不想讓志願者隊伍成為一道風景,而是要成為一面旗幟。『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志願者加入,讓更多有困難的孩子得到幫助,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