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大高鐵建設進入尾聲 『打』高鐵進京不到5小時
2012-07-19 06:28:3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健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雙城北站站臺

  東北網7月19日訊 市民一直關注的哈大高鐵目前已經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這意味著哈大高鐵建設已經進入尾聲。未來隨著哈大高鐵與京沈高鐵實現對接,市民從哈爾濱到北京的時間將較之前大大縮短。

  雙城北站是哈大高鐵位於我省境內的兩個站點之一。17日,記者走進仍在施工中的雙城北站,參與高鐵建設的工作人員說,為了保證高鐵運行後的萬無一失,整個軌道采用無縫焊接,所用的單根軌道連成一根,所有工程項目的檢測指標單位都精確到毫米、毫伏、毫安等。為了保證機車高速行駛後的環境絕對安全,施工人員離開鐵路沿線的施工現場後,連一個礦泉水蓋甚至一張面巾紙都不能留下。

  【客站篇】

  雙城北站日均

  發送旅客500人

  17日下午,記者走進位於雙城市的雙城北站。由於還處於施工階段,整個站臺及鐵路沿線都處於封閉狀態。雙城北站客運站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單層設計,黃色牆面,紅色尖屋頂,歐式落地窗。據工作人員講,站臺的整體設計為歐式風格,參照索菲亞教堂,突出了活潑和與眾不同。

  走進雙城北站客運站的候車大廳,屋頂很高,類似於穹頂形狀,地面和牆壁均貼有瓷磚,讓整個候車室看來寬敞、明亮。候車大廳靠近站臺一側的出口附近擺放著等待安裝的刷卡機器。穿過候車廳,登上20多級的臺階,便進入高架候車站臺。站臺內共有雙向4條軌道線,位於外側的兩條軌道線為高鐵專用。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雙城北站站臺長450米,寬9米,高1.25米,高鐵列車進入站臺後,車廂的地板與站臺是水平的。站臺按照日均發送旅客500人來設計。

  與雙城北站相比,哈大高鐵在我省境內的另一站點哈西客站規模相對較大。其綜合樓建築面積將達到7萬平方米。站內擁有高架候車室、貴賓室等現代化候車區。同時設有公交停車場、出租停車場、長途客運站和社會停車場。

  將與京沈高鐵對接

  哈大高鐵是目前我國最北端的、貫穿東北三省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哈大高鐵在我省境內裡程為101.624公裡。哈爾濱鐵路局哈爾濱工務段主管高鐵的副段長楊天柱說,哈大高鐵將與京沈高鐵實現對接。

  京沈高鐵的設計時速為每小時350公裡,按照這個速度,不到兩個半小時,就可以乘坐高鐵從沈陽到達北京。按照最初的設計時速,哈大高鐵也是每小時350公裡。在哈大高鐵投入運營後,從哈爾濱到沈陽約2個小時,這就意味著,哈爾濱的市民到北京不到5個小時,較之前節省了很多時間。


 

  【新聞鏈接】京滬高鐵

  全長1318公裡,總投資約2209億元,設24個車站,2011年6月30日通車。設計時速為350km/h,初期最高運營時速250-300km/h,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4時48分。票價一等座935元,二等座555元。

  【技術篇】

  起點到終點

  由一根軌道組成

  與現有的軌道不同,哈大高鐵可以說是由一根軌道組成。楊天柱說,哈大高鐵在我省境內區域從起點到終點,由數根100米長的鋼軌焊接而成,采用的是無縫焊接技術。由於整體結構強度高於普通軌道,所以不存在冬天縮、夏天漲的問題。

  精調過程中,每天工作人員都會使用專門的電子道尺測量兩根鋼軌的高度及平面,使兩根鋼軌達到平順,高度差接近零。“通俗地說,就是保證軌道又平又直,這樣纔能保證乘客乘車時沒有顛簸感,並確保高鐵的運營安全。”為了降低噪音,在精調之前,首先由打磨列車對鋼軌進行軌面打磨,目的是使車輪與軌道之間的“接觸關系”更加符合高鐵的運行標准。

  記者在雙城北站的站臺內看到,高鐵軌道上方的“電線”與地面是平行的。哈爾濱電務段哈西客專車間的工作人員姜東華說,這個“電線”叫接觸導線,是給列車供電用的一根銅線。為了保證用電的穩定,從軌道的上面到接觸導線下面的距離保持在5.3米,任何兩個點的高度差都不能超過10毫米。此外,在鳥害區段,哈爾濱鐵路局管內共裝了1500多個驅鳥器。

  精調誤差不超1毫米

  目前,哈大高鐵已經進入聯調聯試階段。高鐵由電務系統、供電系統、客運系統、信號系統、行車系統等多個系統組成。聯調聯試是指檢測各個系統在一起的銜接、配合能否達成正常運行,保證行車。將最安全、最舒適、最快捷的東北首條高鐵奉獻給每個旅客。

  在聯調聯試的背後,是鐵路工務、供電、信號、客運等多個系統通力合作。“在我們的檢測要求裡,‘1毫米’、‘1毫安’都是大事,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精准。”哈爾濱電務段哈西信號車間書記汪舉說,“信號”是高鐵的眼睛,是為運輸安全精准導航的,鐵路也具備紅黃綠的信號燈,“信號”為保證紅綠燈的准確、可靠、及時。如果電壓不穩定,信號不穩定,對於正在高速行駛的高鐵列車來說,可能會因此而接收不到調度員的正確指令,造成交通隱患。

  聯調聯試期間,每天都有裝載著檢測供電、信號、軌道等系統的綜合檢測車在線路上往返4至5次。檢測人員根據檢測車的報告,再到現場逐一精調,對癥下藥,把問題消除。

  【施工篇】

  不讓一絲雜物留在現場

  保證施工現場的乾淨環境也是對施工人員的絕對考驗。姜東華舉例說,假如施工人員是帶著兩瓶礦泉水進入施工現場的,那麼在離開現場時必須把空瓶拿回來,少一個瓶蓋都不行,決不允許施工人員把任何東西遺落或扔在現場。哪怕是一張面巾紙,都要拿回來。

  這種嚴要求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列車的行駛安全。在高鐵的軌道上,每天都有檢測車往返多次在軌道上進行檢測、調試,其運行速度和通車運行後是一樣的。由於運行速度快,如果附近有任何的雜物,都有可能被疾馳而過的列車帶得飛起來,一方面會打到列車車身,最重要的是會打到列車底下的部件,給運行安全帶來隱患。即便在高鐵正常運行後,也要保持這種乾淨的環境。

  姜東華給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插曲。當軌道鋪設完成後,鐵路部門僱一些人員對軌道周邊的環境進行數次清掃。工人開完笑說,“這裡乾淨得和用舌頭舔得差不多。”

  每天工作16小時

  從哈大高鐵投入施工以來,哈爾濱鐵路局的建設者們一直在辛勤付出。姜東華回憶說,2010年12月份,正趕上電話局施工放線,為了保證質量,鐵路部門的施工人員跟著一起在高架橋上作業。高架橋距離地面幾十米,周圍沒有任何遮擋物,為了保證高鐵列車的運行安全,附近的樹木都被伐掉了,大家頂著寒風作業。吃飯的時候,作業人員必須在幾分鍾內把飯吃進肚子裡,也不看是什麼飯,也不管好不好吃。因為如果不抓緊的話,飯菜很快就涼了。

  聯調聯試期間,高鐵全線封閉,白天跑軌檢車,精調作業只能在夜間進行。每天15時吹起床號,15分鍾吃飯,15分鍾准備工具,15時30分准時出發,16時前到達作業地點,拿到調度命令後上橋作業,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時。如果趕上軌檢車白天停輪,工作人員不到2時50分起床,一直乾到晚上七八點鍾。午餐一般只有半個小時,就坐在橋墩邊的地頭上吃,如果吃得快,就抓緊時間枕著胳膊在兩線間的水泥路面上打個盹。

  為了不耽誤調試,檢修車間黨總支部書記李晟濤推遲了原本定在今年夏天的婚禮;哈西客專車間副主任徐磊在兒子出生22天即上了現場,一走就是2個多月,只能看看DV裡的兒子聊解思念。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