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偉豪寫的日記。

《12歲少年三次入水救起34歲男子》連續報道
東北網7月20日訊 “常偉豪見義勇為的舉動並不是偶然的,這與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說起常偉豪勇救溺水男子的事跡,他的班主任老師鄒欣並不意外。記者經過深入采訪了解到,常偉豪從小就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他最喜歡的人就是張麗莉老師,並希望自己成為像她那樣的人。
每天讀報一個小時,被張麗莉老師事跡深深感動
常偉豪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爺爺奶奶都是老黨員。從常偉豪懂事起,奶奶每天都要給他讀一個小時的報紙,讓他了解時事新聞,培養他的閱讀理解能力,上學以後小偉豪就開始試著自己閱讀。起初,對於時政稿件小偉豪並不太感興趣,可是隨著理解能力的增強,他對時事新聞越來越喜歡。“小偉豪最願意讀的就是一些見義勇為的報道,尤其近期張麗莉老師的事跡對他觸動很大。”常偉豪的奶奶告訴記者,他將張麗莉的報道收集起來,還寫了很多讀後感和日記。
常偉豪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張麗莉是最美女老師,是大家的楷模,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同學們都在等待著麗莉老師的康復”……對於一些閃光的人物和事件,常偉豪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他把一些書中觸動他心靈的句子認真摘抄下來:“當孩子從一個分享的行為裡感受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快樂,這個分享行為就促進了他的成長,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就想方設法更多地與別人分享,以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
姑姑是常偉豪的驕傲,本報對她的事跡曾予報道
常偉豪的姑姑常玥一直是激勵偉豪成長進步的榜樣。小偉豪珍藏著《哈爾濱日報》1986年9月27日刊發的一篇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記殘疾青年常玥和她的錄用者》的報道。報道裡提到身殘志堅的殘疾人常玥就是常偉豪的姑姑。常玥身患殘疾,但是以頑強的毅力自學了一手好算盤,並獲得省珠算協會頒發的證書,成為當年五千多名應屆職業高中畢業生中唯一的共產黨員,畢業後被一知名企業破格錄用,成為發奮圖強、刻苦學習的典型。常偉豪告訴記者,自己是個有志氣的男子漢,姑姑是他的驕傲,也是全家人的驕傲,姑姑的事跡一直激勵著他。“我有著健全的體魄,有著比姑姑更加優越的條件,沒有理由落在後面。”
媽媽也是常偉豪的驕傲。小偉豪的媽媽吳朝霞是哈市一股份制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是全省“三八紅旗手”。吳朝霞把她獲得的很多榮譽證書擺放在書架上,用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激勵著小偉豪。“媽媽常常告訴我,這些榮譽都是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只有付出纔會有回報。”看到媽媽每天日以繼夜地勤奮工作,小偉豪深深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同學心中的好榜樣
鄒欣老師告訴記者,常偉豪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平時不善言辭,但是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今年6月,學校舉行趣味運動會,其中新增設的“多足跑”項目具有一定難度,尤其帶頭跑的同學更是要承擔風險,常偉豪自告奮勇報名帶頭領跑。在比賽中,常偉豪摔了幾次,腿都磕破皮了,但是他不顧自己的傷勢,堅持帶領同學跑到了最前面。
坐在常偉豪後座的袁瑞右同學告訴記者,偉豪是班裡最勤勞的同學,每次值日,他都搶活兒乾,衝在最前面,經常替同學勞動。在學校組織的“學雷鋒日行一善”評比中,常偉豪一直名列前茅,他是同學心目中的“小雷鋒”。
-有一位英雄,他叫吳斌,是一名長途車司機。從無錫到杭州的路程中,有一個不明飛行物,飛向吳斌,當時玻璃刺破了他的肝髒,他還是完成了停車。之後,他倒下了,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去買東西的時候,看到街上有一個可憐的乞丐。正當我猶豫給不給錢的時候,有一個人走到了乞丐的面前,毫不猶豫地給了乞丐100元錢,然後轉身就走了。當時有人說這個人裝大款。我心想:“這不叫裝大款,這叫有愛心。如果世界上多一些這樣的人,就會少一些乞丐。”於是我掏出一元錢給了那個乞丐。
——摘自小偉豪的日記
常偉豪(右一)和父親(左一)看望滕憲勇,3人觀看常偉豪救人的新聞報道視頻。本報記者趙亮攝
小偉豪再次探望被救男子
被救起的溺水男子滕憲勇已脫離生命危險
本報訊(張威記者劉姝媛)常偉豪見義勇為的事跡不僅牽動著廣大市民的心,更是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被救溺水男子滕憲勇的心。他每天都在閱讀媒體關於常偉豪的報道,除了對這個小救命恩人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外,滕憲勇還對這個勇敢善良的孩子表達了由衷的祝福。
19日,記者在省醫院見到了正在治療中的滕憲勇。他已經從急診室的重癥監護室轉移到了呼吸內科病房。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他雙肺感染,還有發生並發癥的可能。滕憲勇告訴記者,從他入院以來,小偉豪已經和爸爸來探望他兩次了,每次都帶著水果和食物。小偉豪不太愛說話,從來沒有在他面前主動提過自己救人的事。當滕憲勇和家人表達對他的感謝之情時,小偉豪就靦腆地藏在爸爸身後。小偉豪的爸爸常琦告訴記者,孩子一直惦記著滕憲勇的身體狀況,得知滕憲勇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纔不吵著去醫院了。
“小偉豪的報道我每天都在看,這纔對這個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小恩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原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救人了。”滕憲勇說,每次他都想仔細地詢問小偉豪當時救他的具體情況,但是父子倆都會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就連小偉豪的姓名和學校都是他從報紙上得知的。
據滕憲勇的妹妹介紹,她們是呼蘭縣人,家庭貧困,父母年邁,身體也不太好。滕憲勇的妻子還身患殘疾,因此全家的重擔都落在滕憲勇一個人身上。他在哈爾濱做小買賣。到目前為止,父母還不知道滕憲勇受傷的事兒,只有懷有身孕的妹妹在照顧他。滕憲勇告訴妹妹,等他痊愈了,要帶著家人好好感謝一下小偉豪,同時也祝福這個勇敢善良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