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醫大專家:50歲以上婦女每日攝入鈣應對骨質疏松
2012-08-01 22:19: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衣曉峰 馮宇曦 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訊 (衣曉峰 馮宇曦 記者王蕊) 日前,美國國家骨質疏松癥基金會(NOF)專門發布了《骨質疏松癥預防與治療臨床指南》,其中著重強調了對高危人群的危險評估、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准以及相關藥物的使用策略。日前,剛從美國哈佛大學研修歸來的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骨科醫學博士耿碩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請他結合《指南》對國人骨質疏松預防要點、用藥方案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解讀和答疑。

  耿碩博士指出,所有絕經後婦女及老年男子都應在臨床上評估其骨質疏松癥的風險,以確定是否需要做骨骼礦物質密度(BMD)檢查。一般說來,危險因素越多,罹患骨折風險越大。骨質疏松癥是可以有效防治的,但由於骨折前沒有預警征兆,所以很多人不能在疾病早期及時診斷和積極乾預。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因素均可增加骨質疏松癥相關骨折的危險。

  由於多數骨質疏松癥相關骨折是跌倒引起的,所以評估跌倒的危險因素也至關重要。除肌肉、步態、平衡和視力缺陷外,最重要的就是個人跌倒史。耿碩介紹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建立的10年骨折危險模型中,其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骨折史、股骨頸BMD、體質指數及是否用口服糖皮質激素,其中還包括有無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父母髖關節骨折史、吸煙史、飲酒史。WHO指出,此危險因素可與BMD測量相結合,用來評估病人的骨折風險。

  除骨質疏松癥外,代謝性骨病(例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骨軟化癥)亦可使BMD降低,這些病大多有非常有效特異的臨床療法。因此,單純根據BMD診斷骨質疏松癥前,應完成病史采集和常規體檢。

  耿碩博士強調,骨質疏松癥須注意如下5要素:1.建議所有病人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2.推薦50歲以上婦女每天至少攝入1200mg元素鈣。而攝入量大於1200—1500 mg/d可能好處有限,尚可能增加腎結石或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病危險。NOF建議大於50歲的成年人每天攝入800-10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這將使成年人的平均血清25OHD濃度昇至理想水平;3.經常從事負重運動;4.預防跌倒;5.不吸煙,不過度飲酒。

  那麼,如何確定骨質疏松癥的診療方案呢?耿碩醫生介紹說,《指南》中指出,對於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管理主要包括一般措施和藥物治療。除目前推薦的上述措施,還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藥物。NOF指南明確列舉了目前獲美國FDA批准用於絕經後女性骨質疏松癥防治的藥物,其包括雙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類藥物、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甲狀旁腺激素。但這些藥物對於降低骨折風險益處的研究數據大多來自絕經後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因此在用藥前,應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進行,且需定期復查。

  『需要強調的是,骨質疏松癥隱匿性較強,中國人在潛意識中通常並不將其視為「疾病」,但其對於所有絕經前後婦女及老年男子均有較大的潛在危害。』耿碩醫生指出,老年人應加強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認識,減少面對骨質疏松癥的恐懼和無助,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及發展,特別是減輕其最嚴重並發癥——骨折的發生。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