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年初,為加快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促進林區產業結構調整,伊春市按“林業經濟林中發展,林區工業林外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了打造“哈鐵伊嘉生態特色經濟隆起帶”的構想,通過狠抓冶金、鉬、森林生態特色和跨境經濟合作四項產業園區建設,推動了本市經濟轉型邁出大步。
以西鋼為龍頭的西林冶金工業園區建設,使西林鋼鐵集團具備了年產600萬噸鋼的生產能力,成為我省最大的鋼鐵企業和全國重點冶金工業企業。按規劃目標,到2016年,西鋼鋼產能將達1500萬噸,本部達800萬噸;金林礦業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鉛鋅采選企業,其投建的8萬噸鉛冶煉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進展迅速,10萬噸鋅冶煉項目也在穩妥推進。圍繞打造伊春發展引擎園區目標,該市正謀劃建設湯嘉鐵路、湯林鐵路,為企業做大做強消除交通運輸瓶頸,並積極圍繞礦山開發及鋼材、鉛鋅等上下游產業鏈抓招商,舉全市之力加快打造“中國北方鋼城”。
鐵力鉬產業園區建設,使該園區成為省級工業園區,中鐵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將投資10億元,分期建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與園區形成產業鏈的鹿鳴鉬礦建設項目,總投資近50億元,預計2013年8月試運行生產,投產後整個鉬精粉的產量可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除此,園區以鹿鳴鉬礦精礦產品為基礎,圍繞鉬礦上下游產品的開發,與中鐵資源龍江礦業公司積極謀劃了年產3萬噸高溶工業氧化鉬焙燒和年產1.6萬噸鉬鐵等鉬冶煉項目、年產6500噸鉬酸銨和年產1000噸二氧化硫潤滑劑等鉬化工項目及選礦藥劑生產等項目,並積極圍繞鉬產品配套招商工業項目。園區建成後,保守估算,每年能給當地增加十個億的稅收,使伊春成為“中國北方鉬城”。
森林生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規劃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於2015年前完成投資30億元。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1戶,累計完成投資額5.8億元。園區一個重要板塊是林下種養業,包含四個產業鏈條,即“紅藍黑”和北藥開發。“紅”即紅松產業、“藍”即藍莓產業,“黑”即以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按發展現代農業的標准,依托林下的種植和養殖,現正依靠著龍頭企業的帶動,做長產業鏈條,提昇整體素質,“林業經濟林中發展”這篇文章已被做大。興安紅酒業公司開發的藍莓系列紅酒,經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鑒定,產品屬國內首創,整體技術領先於國內先進水平,“越橘莊園”商標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此外,園區還發揮已經形成的果酒和鄉土酒的品牌優勢,積極謀劃一批養生保健酒、高檔禮品酒、紀念酒等項目,進行系列化、品牌化招商。同時,重點圍繞食用菌、北藥深度開發謀劃生成項目,打捆對上爭取和招商引資。目前,已與中國匯源集團簽訂了《建設森林生態特色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匯源集團計劃首輪投資100億元,打造第一家國家級“綠色森林食品生態產業園”,為伊春成為“中國森林食品之都”打下堅實基礎。
嘉蔭跨境經濟合作園區建設,該市抓住我省對俄合作戰略昇級契機,加快沿邊開放步伐,提昇對俄合作層次和水平,按照“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和“一區兩園、一園兩國”的思路,將本市在俄帕什科沃木材工業園區和嘉蔭縣對俄木材加工產業園區,統一整合為“邊境經濟合作產業園區”,使之成為以口岸為節點、以貿易聯動為紐帶的跨境產業加工園區,搭建起伊春進出口貿易增長的有效平臺。目前,已有6戶企業入駐園區,完成投資2億多元。園區將按高起點設計、高標准建設原則,力爭使該跨境產業加工園區規劃建設達到國家“邊合區”建設要求。同時,全方位開發嘉蔭口岸,增強嘉蔭口岸過貨能力,目前正在建設固冰浮箱通道和13公裡的口岸公路,口岸擴建完成後,嘉蔭口岸年吞吐能力將突破100萬噸,年過客能力達到10萬人次,真正成為伊春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3.5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8.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