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的調查中,記者看到“和鑫品”工作人員將據稱4個月的小豬豬頭運進車間。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7日,“和鑫品”工作人員正在制作豬頭肉及燒灼豬耳朵上的毛發。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煮制豬頭的大黑鍋,其中血水翻滾,異味昇騰。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各種添加劑。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和鑫品”顏色艷麗的成品豬耳朵。東北網記者 陳靜 攝
東北網8月7日訊 (記者 陳靜)近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映,哈爾濱市呼蘭區新興村內,存有一家無照肉類熏醬熟食加工廠,幾乎每天都會有一臺小貨車送來一車僅幾個月大的小豬豬頭用於加工醬肉。該廠產品銷往周邊農村等地,顏色極為鮮艷,請記者關注。
原料:小豬4個月 保鮮全靠涼水澆
按照網友提供的線索,3日13時30分許,記者在距離呼蘭火車站約2公裡的新興村一棟普通住宅門前,看到一臺黑A牌照銀灰色小貨車上裝滿了生豬頭,一名穿普通運動鞋的男子站在車上,手持水管用井水衝淋豬頭。
該男子稱,用低溫的井水衝淋豬頭,是為了降溫。降溫後無需冷藏,明日制作後向外批發。隨後到來的另一張姓男子,介紹說每個豬頭7至8市斤,都是4個月的小豬,現在豬都是4個月出欄。
記者隨即以每市斤22元價格購買了2個未見任何標識及生產日期的塑封成品豬耳朵,花費26元。購買過程中,記者發現其加工間窗臺上除了鋪滿死蒼蠅外,還放有一罐鮮紅不明粉末。加工間隔壁小間內,落地放著一玻璃絲袋子大粒鹽。一臺不大的蒸飯機裡,裝滿塑封好的豬耳、豬手等,據稱正在消毒。
張姓男子告訴記者,他是此處負責人。所制產品除批發至周圍鄉鎮外,還在呼蘭主城區一家位於盛福家園1號樓,名為“和鑫品”的熟食商店銷售。如代為推銷,可給予百分之10至15的提成,高校食堂銷量太小,進入超市等處,他可提供手續,生產許可證和工商執照那些東西,拿個復印件就完了。
離開工廠後,記者找到了和鑫品熟食商店,店內在售豬手、豬耳等,外觀顏色與村中工廠內的如出一轍。工作人員見記者猶豫,忙不迭介紹“紅腸、小肚兒都是‘好肉’”!
無照加工廠老板裝糊涂 相隔4裡地竟是“前店後廠”
7日晨,記者將所見情況,反映給了哈爾濱市質監局及12365熱線。該局食品稽查支隊隨即會同記者趕赴現場。執法人員進入該廠時,其工作人員正將堆放在水泥臺上的水焯豬頭放入一口巨大鐵鍋,鍋內渾濁肉湯翻滾,異味陣陣,鍋邊污血橫流。水泥臺上的污血則用笤帚直接掃落地面。
對於生產條件,其工作人員極不以為然,稱“我們就這麼?,別的加工點也這麼乾”。
經查,該廠生產條件極差,工作人員無一能當場出示健康證。現場查獲決不允許在肉類熟食中使用的日落黃、焦糖等色素,另有多種增味添加劑及無任何標識的大粒鹽。現場查獲正在制作中的豬頭約1噸半。
日前記者所見的張姓負責人到場後,一改之前介紹銷售提成時的口風,不斷辯稱此處工廠,和4裡地外的熟食店構成“前店後廠”,店有工商執照。這裡沒有任何手續,是因為區裡不給平房辦照。當執法人員要求出示進貨臺賬及檢驗檢疫證明時,張姓負責人則稱豬是在哈爾濱市的正規屠宰場進貨,人家沒給證明。
目前,該起案件已在現場移交至呼蘭區質監局繼續處理。其部分產品、生產工具等封存,工廠就地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