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8日訊 進入8月,五年一次的全市城鎮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拉開了帷幕,作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是怎樣得出的呢?記者帶您走進國家統計局牡丹江調查隊,一起去了解這些數據的“出爐”過程。
重要: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對城鎮居民生活狀況調查(簡稱住戶調查),許多人頗感陌生。其實,它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它是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就業、收入、消費、儲蓄、耐用消費品和住房情況等。
據介紹,調查戶填報的第一手資料,經過系統地整理、匯總和分析,成為政府領導和決策機關研究居民的生活狀況、市場物價、貨幣流通、勞動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制訂社會發展計劃和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例如:政府及有關部門制訂最低生活保障線、最低工資標准和貧困線、銀行制訂居民儲蓄貼補率、有關部門研究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和教育狀況、消費結構、消費心理等,都離不開城鎮住戶調查。
准確:調查戶有特定的代表性
城鎮住戶調查遵循隨機抽樣原則,即通過分區按比例多階段隨機抽選,抽中的居民戶對全市有特定的代表性。
以牡丹江市為例,首先用市區的全部居委會名單按自然次序排列,等距抽取16個居委會,在抽中的居委會中,繪制包括全部住戶的樓房分布圖,再按相同的間隔等距選取約2000戶進行調查。通過這一系列嚴格的、科學的抽樣程序產生的調查戶,是沒有任何個人的主觀選擇因素,完全隨機的。此次住戶調查將采取調查隊人員會同社區人員一同入戶訪問方式直接搜集資料,然後由統計部門進行記賬資料的審核、編碼、計算機錄入和匯總,最後得出的居民收支情況的各項統計數據向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和向社會各界發布。
據介紹,調查戶包括戶籍和非戶籍的家庭戶,也包括單身戶,但不包括軍營、學生公寓、工廠集體宿捨等非傳統住宅中的人群。一些具有固定住宅的流動人口也納入調查范圍。
困境:開戶不成功率15%
統計法規定,接受國家統計調查是公民的義務,但實際執行時卻阻力重重。“大約有15%被抽選到的調查戶不願意配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配合的調查戶中又以一些高收入家庭居多。“一來可能是認為記賬麻煩;二來觸及的是誰都很敏感的‘私財’,怕接受調查會泄露家底。”
對於居民最為關心的信息安全問題,牡丹江調查隊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住戶調查將采取調查隊人員會同社區人員一同入戶訪問方式直接搜集資料,調查員將依法對抽中戶提供的所有資料嚴格保密,“住戶調查與查稅也根本扯不上邊,是政府了解社會經濟、民情民意的方法之一,調查戶應該放下心理負擔。”
焦點:調查數據緣何與人們感覺有偏差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通過抽樣調查得出的數據,往往與人們的感覺有一定偏差,這是因為,調查數據是通過采用平均數和大數原則進行計算的統計數據,住戶調查結果主要反映了居民收入的總體狀況和平均水平,總體變化不可能均勻分布在每個個體身上,所以,肯定會與生活感受不同。
比如納入到此次全市城鎮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2000戶調查戶中,按收入又分成高、中、低三個組別。就好比一個家庭,老大月收入是1萬元,老二是4000元,老三是1000元,那麼平均月收入是5000元,這個數據出來後,老二、老三的收入是被拔高了。他們自然會感覺價格或者數字高於實際感受,因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現有的統計方法和口徑下,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