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棱鐵海聯運大連內陸港項目,歷時4年施工建設,目前,已完成三條鐵路專用線、散貨倉儲區、集裝箱堆放作業區及附屬配套工程建設,年內有望開通運營。圖為鐵海聯運指揮房及鐵路專用線。許家偉 陳鵬 攝
背景鏈接
牡丹江市地處中、俄、日、韓、朝、蒙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區域,處於哈爾濱——牡丹江——俄羅斯海參崴——日本新潟和哈爾濱——牡丹江——圖們——日本海兩條國際大通道的要衝,兩小時的航行,均可到達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四國,是東北經濟板塊和俄羅斯遠東經濟板塊的連接點,是經海參崴到日、韓、北美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東南沿海地區陸海聯運的必經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牡丹江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的重要城市和歐亞經貿大通道的橋頭堡。
黑龍江日報8月9日訊 日前,牡丹江市龍鶴木業有限公司另闢蹊徑,將15噸地板角板經丹東港出海運到韓國仁川,此條線路比過去經大連港陸路運距減少近400多公裡,運費節省30%。
近幾年,牡丹江市依托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全力建設面向東北亞的商貿物流中心,打造沿邊、靠海、臨港的“一線多點”、多式聯運的開放型物流新格局,開通了“四個出海大通道”,形成了商服物流、涉農物流、國際物流三大物流體系。2010年,牡丹江市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范城市”。 2011年,全市社會物流總額實現2239.2億元,佔GDP的5.4%。與物流相關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郵政業、批發零售業及商務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3.9億元,同比增長7.73%。
一條條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一座座現代化的國際物流園區,一批批紛至沓來的大宗貨物……目前,地處祖國邊陲的牡丹江,已由過去的“神經末梢”變成了東北亞國際商貿大通道的重要樞紐。
打造歐亞經貿大通道 助推外向型經濟發展
近日,被省長王憲魁譽為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上火車頭的鐵海聯運大連內陸港項目,通過初步驗收,該項目開通運營後,年運輸貨物能力可達15萬標箱、300萬噸,將有效緩解黑龍江東南部鐵路進關和出口運輸瓶頸問題,大大提昇牡丹江作為國際區域性物流組織中心的地位。
物流通道問題是牡丹江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物流通道打不開,牡丹江就是一個神經末梢,打開了,牡丹江就是一個神經中樞。近幾年,根據地理區位特征及可能獲得的出海通道條件,牡丹江市著力打造“四大出海大通道”。其中,兩條國內通道——大連港和丹東港,兩條境外通道——俄羅斯海參崴和朝鮮羅津港。
大連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樞,是中國沿海主樞紐港與主要集裝箱乾線港和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之一。位於穆棱市下城子工貿園區的鐵海聯運大連內陸港項目,是大連港在我省建設的唯一的鐵路內陸港基地。該項目規劃面積40萬平方米,總投資3.6億元,集港口、鐵路、商檢、海關等功能於一體,預計今年末投入運營。穆棱市委書記李大義說:“下一步,我們還要引入俄羅斯寬軌對接項目,使這條鐵海聯運大通道更順暢、更快捷。”
今年4月11日,丹東港集團牡丹江陸港物流有限公司落戶牡丹江,近日將與哈鐵集團簽訂戰略框架協議,暫在東京城或者寧安設內陸港,實現港口後移,為牡丹江市外貿進出口企業提供港口和物流一條龍服務。
自2007年開始建設的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中心項目也已初具規模。截至去年末,該項目已完成投資1.2億元,完成5000平方米的倉儲庫和集裝箱堆場、新建鐵路專用線、辦公樓等一期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有四批集裝箱貨物沿濱綏鐵路和國家高速公路G11,經綏芬河、東寧出境,由俄羅斯海參崴、納霍德卡港、東方港出海,陸路運距減少近800多公裡,運費節省20%。
今後,牡丹江市將多措並舉:拓展大連通道,暢通丹東港新的出海通道,培育海參崴、納霍德卡國際出海大通道,多點式打通羅津港出海通道,構建東出海參崴、南下圖們江、西連滿洲裡的國際貿易物流體系,促進物流業快速發展,將牡丹江打造成東北亞經濟圈中的重要城市和歐亞經貿大通道的橋頭堡。
金融創新疏通血脈 物流經濟順暢運轉
近年來,為全面激活東北亞大通道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對俄經貿合作的高效、快速發展,牡丹江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騰飛。在這方面,哈牡綏東物流質押擔保中心堪稱一大亮點,起著重要的“孵化器”作用。
黑龍江省哈牡綏東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30日,隸屬牡丹江市政府商務局,主營業務包括動產融資性擔保(特許)、動產質押監管、物流倉儲、道路普通貨物運輸等。近兩年,其下屬的哈牡綏東物流質押監管擔保中心不斷壯大,利用哈牡綏東區域內具有保稅區、倉儲物流設施、木材和煤炭等商品交易市場為資源條件,積極協調人民銀行、銀監局和保險公司,通過開展物流質押監管服務業務,填補了省內同類服務的空白。去年,貨物尚在俄羅斯境內,東寧機電產品展銷中心就從國內拿到了300萬元的貸款,為企業打開方便之門。
目前,該公司已與工行、建行等9家銀行達成擔保合作協議。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物流金融倉儲基礎設施,該公司自建及合作建立了16家質押監管分庫,倉儲總面積達58.78萬平方米,初步完成了區域物流通道融資網絡架構。截至今年5月末,公司物流金融主營業務迅速推進,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115筆動產融資業務,融資額6.7億元。該公司物流金融業務在2011年全國物流年會上獲得了“2011年度中國物流管理優秀案例獎”。
樞紐丹江,物流天下。牡丹江通過“疏經活絡”,做大了現代物流產業,成為了東北亞的重要樞紐,彰顯了“沿邊開放先導區”的活力和發展強勢。
一區五園一延伸 搭建國際物流平臺
作為中國重要的沿邊開放先導城市以及中國對俄經貿第一市,國際物流成為了牡丹江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的一大特色。近年來,該市傾力打造綜合國際物流產業園區,形成“一區五園一延伸”的空間布局。即以哈牡綏東國際物流園區為中心,以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中心和寧安源豐對俄國際物流園區為節點,以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區和東寧經濟開發區城東物流園區為前沿,以俄羅斯遠東地區境外園區和港口為延伸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據了解,牡丹江國際綜合物流產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843萬平方米,總投資124.1億元。
如今,在位於該市鐵嶺河鎮G10國道與G11國道交匯處的“哈牡綏東國際物流園區”裡,投資5.9億元建設的牡丹江交通樞紐國際物流中心項目正加緊施工。
集合口岸、基地、環境優勢的寧安源豐對俄果蔬國際物流園區總投資4.1億元,已於2010年5月10日正式開園運營,實現了口岸向內陸延伸的戰略構想。截至今年5月31日,已向俄羅斯出口果蔬1954車、54712噸,對俄果蔬貿易額2149萬美元。
2009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是我國第六個綜合保稅區,也是中俄邊境惟一的綜合保稅區,是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0年8月末,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中國浪潮、德國VGH公司等59家企業簽約入駐,保稅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將逐步顯現。
東寧經濟開發區城東物流園區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總投資6億元,該園區於2010年竣工投入運營,目前已吸引東寧吉信、宏達銀河等18戶物流運輸公司入駐,2011年實現產值5億元、稅收2500萬元,帶動口岸貿易額增加3.4億美元、口岸過貨量增加15萬噸。
內外聯動,也是牡丹江國際物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目前,牡丹江共有六個境外園區:烏蘇裡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華宇經濟貿易合作區、莫戈伊圖伊工業園、躍進工業園區、米哈工業園區和耐力經濟貿易服務合作區。截至去年末,境外6個園區累計開發面積2.13平方公裡,完成投資31.7億元,入駐企業55戶,年銷售收入4.16億美元,實現貿易額6.7億美元,形成了“外建園區,內建基地,內外互動,聯動發展”的跨境連鎖加工模式。
目前,牡丹江境內外各級各類園區互聯互動,形成了沿邊有界、發展無疆的具有牡丹江特色的沿邊開放先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