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旅游產業成為拉動郊區三產『一匹黑馬』
2012-08-13 11:19:18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 張耕宇 關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佳木斯8月13日訊 不用買門票,便可觀賞到一條玉帶般滾滾東去母親河松花江沿岸所有景致,遠山含黛,近山藏翠,前古歷史,現代文化,民族風情,天然洞穴,自然雕琢,特色小吃,溪水纏鎮,錦帶繞村;不用車馬輜重,不用舟車勞頓,不用花錢就可飽餐空氣、陽光、綠野、小橋、流水,環境;心甘情願掏錢享受田園小吃,不惜花費垂釣怡然別趣,順便采摘購買當地土特產品,為了放牧心田也要在鄉間別墅住上一宿。借助內外兩個力精心梳妝打扮山水林田路的佳木斯市郊區,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第三產業昇溫提速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生長點。

  每天少則數百,節假日多則數千的游客湧入郊區各大景區景點,郊區從旅游產業直接或間接獲益明顯高於去年。通過旅游經濟聚財氣、帶商氣、引人氣,初步形成了“三江一流、獨具魅力”的區域休閑旅游中心,年初至今已接待各地游客20餘萬人次。

  近年來,郊區區委區政府堅持“旅游興區、強區、富區”戰略不動搖。

  來自決策層的區委書記邱士林“旅游優勢興區論”,已經在全區乾部群眾中形成了統一共識。“郊區發展旅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4 大優勢:一是毗鄰中心城市區位優勢。郊區佔城市區域面積93%還多,從某種角度說,佳木斯的吃住游購等優勢就是郊區的優勢,佳木斯的景區景點,佳木斯的生態優勢環境優勢就是郊區的優勢。二是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基礎雄厚,“東北小延安”、北大荒知青文化、抗聯文化、世界僅存的三塊黑土地所形成的沿江黑土文化、上下游相當一段區域極少污染企業形成的田園風光文化,以及上百處鬼斧神工形成的自然神秘的洞穴文化,遼金時代形成的一些史跡文化,等等。三是具有鮮明的民族民俗特色底蘊。郊區是全國五小民族赫哲族主要集居地之一,赫哲民俗和文化是郊區發展旅游產業最靚麗的名片之一,其旅游開發潛力巨大。四是來自於世界各地旅游產業經濟信息分析證實,當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人們對休閑旅游消費的欲望將呈井噴式增長,而郊區恰恰是擁有近百萬人口的佳木斯城區居民以及周邊數個近百萬人口城市居民最佳休閑度假旅游地,其發展空間廣闊。

  郊區在旅游產業發展上很快形成了合力。郊區自上而下拿出抓大項目建設一門的勁頭抓旅游產業精品大項目的開發。從景區景點建設,到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從觀賞游玩,到特色餐飲住及購物,從城區到郊外,從沿江到深山農牧場田園風光開發,從探秘到休閑采摘回歸自然,區裡分階段分層次制定落實發展規劃,並將此列為區裡考核的一項重點工作。連跑帶顛對上爭取項目。近年來,郊區抓住敖其赫哲新村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村的機遇,以改善赫哲族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和挖掘民族文化,發展民俗旅游產業為目標,對上爭取政策扶持,對內挖掘潛力,共籌措5000餘萬元高起點大手筆,建設了佔地83公頃的敖其灣赫哲族景區,被評為國家SS級景區和黑龍江省100個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轉變發展方式。郊區圍繞特色景區深度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將精品景區產業鏈做長做大做強。瞄准獨特的敖其灣風景精品區的打造,郊區引進深圳一開發商投資1.5億元整體對落戶敖其灣影視城進行配套式改造,開發影視觀光、特色飲食、仿古婚禮等文化旅游項目,將這裡建設成為佳木斯市影視文化游和紅色旅游的一大靚點。通過不懈努力,郊區沿江濕地成為省級保護區,區裡通過招商引進一大客商,現已達成開發協議,客商將投資2.1億元對位於郊區境域的松花江一回水景觀處進行全面開發,其中包括建設濕地公園,已到位資金5000萬元。郊區還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改造、村鎮道路建設、村鎮綠化美化香化、名村名鎮名場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與營造旅游環境結合起來,引導各鄉鎮積極開發鄉村旅游。通過多元化融資遷址新建的臥佛山滑雪場,也成為我省東部地區距市區最近的滑雪場,被省旅游局評定為SSS級雪場。全區98個村屯實現村村通上了水泥路,1/3以上村屯達到了區制定的旅游觀光村的標准。郊區的目標是,力爭幾年時間將旅游產業的綜合收益所佔GDP的比重提高至50%以上。

  記者點評:一項陽光產業

  來自發達國家的一組數字證實:其總收入的60———90%來自於以旅游產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旅游產業可以帶動10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

  這確實是一項非常有潛力非常有誘惑力的陽光產業。

  郊區認識到了這一點,早醒早動手,並迅速付諸於行動。

  “拿出抓大項目一樣的精神和勁頭與時俱進抓旅游產業的發展。”郊區決策者服務層同步行動,幾大優勢上下全清楚,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與機遇,精品旅游景區景點的著力點,相關部門各個應該做些什麼,人人都清楚,個個都用心用力。歷史上由來已久的老景區老景點價值看到了,潛在景區景點,可深度開發的景區景點價值也挖掘到了,相關的配套工程一並興了起來。一個旅游產業化的鏈條正在逐步形成,開花見果。

  實事求是地講,做為我市,旅游產業的資源,不僅僅郊區豐厚,其他各縣(市)也各具特色別有洞天。大濕地,大森林,大農業,大界江,大文化,就連空氣等,都是我們珍貴的旅游資源。上項目,上產業大項目,我們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農產品資源,我們還有可開發旅游資源。正如郊區決策層所言,隨著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品質的提昇,旅游產業一定會成為一項黃金般的朝陽產業,一項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把休閑時間拿出來把兜裡錢掏出來的產業。誰率先一步,誰就將是事實上的最大贏家。

  深信,郊區繼續發揚這種把文化做深,把市場做透,把產品做精,把服務做細,把產業做強的精神,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將郊區打造建設成為佳木斯的後花園和我省東部地區深度休閑旅游度假中心。同時,期盼我市如火如荼的產業大項目建設熱流中,有更多的帶有“旅游”字號的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