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我省受災嚴重鄉村全民動員阻擊粘蟲
2012-08-16 09:19:2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邵國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全副武裝的李豐江背著噴霧器從玉米地裡走出來,他的臉上、頸上、肩上、身上沾滿了蟲子。

  玉米葉上的粘蟲。

  自走式高杆噴藥機在作業。

  黑龍江日報8月16日訊 8月上旬,我省雙城、肇東、大慶部分地區玉米田的三代粘蟲病害進入高發期,致使大面積玉米受損。近日,記者來到受災嚴重的雙城市團結鄉、希勤鄉和韓甸鄉。

  驅車行駛在通鄉公路上,一進入團結鄉境內,就聞到一股刺鼻的農藥味。幾米外的玉米田裡,玉米棒以下的葉片已被啃光,就連地裡的草也啃得光禿禿的。玉米棒以上的部分葉片被蠶食成鋸齒狀,每片葉子上都有五六只黑色的蟲子在蠕動。地面上密密麻麻的蟲子,有的已經死掉,有的仍在爬行。

  一個罩著面罩,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農民背著噴霧器從玉米地裡走出來,臉上、頸上、身上爬滿了蟲子。

  他自我介紹,他是團結鄉增勝村農民叫李豐江,他和哥哥總共種了60畝玉米,若豐產每畝可收千斤,現因蟲害只能產350斤左右。雖然已經噴了一遍藥,但似乎作用不大,只能換藥再噴一遍。

  自從三代粘蟲病蟲害在團結鄉爆發以來,團結鄉黨委書記趙玉昌就一直堅守在田間。他向記者介紹說,全鄉17萬畝玉米,均不同程度受災。他說,團結鄉在半個月前幾乎全部噴灑過一遍藥,現在在噴二遍藥。據趙玉昌介紹,氯氰菊酯類殺蟲劑對消殺三代粘蟲效果好,但消殺粘蟲只有觸殺和喂毒最直接有效,由於玉米葉片肥大,一部分粘蟲躲在葉片下面,不能直接觸殺掉,只有靠它啃吃噴藥葉片後中毒殺死。

  趙玉昌說,市農委派駐農技人員住在鄉裡指導,並每日把防治情況向市裡匯報,市政府每天都召開會議研究對策。鄉裡也組織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全鄉正全力以赴打一場防蟲治蟲攻堅戰。

  據了解,團結鄉一共有五個村受蟲害最為嚴重。估計玉米平均減產為30%,嚴重地塊達50%。

  在趙玉昌書記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鑫富村富民屯,據屯長王治安介紹,全屯總計4500畝玉米,受災達2700畝,現正在進行噴藥防治。

  在屯北的一片玉米田裡,村民王福正在用噴霧機噴藥。他介紹說,這個噴霧機一次作業面積覆蓋十幾根壟,全村很多人家都等著它呢。

  雙城市農業植保站站長王少華剛從韓甸返回農委開會,他負責統計每天的受災面積和防治情況。他向記者介紹說,全市玉米總共種植面積為285萬畝,受害面積最嚴重的大約有5000畝,最嚴重指的是穗以下部分被磕光的。

  王少華說,從7月23日,根據華北、黃淮出現的蛾峰情況,農委就發布了病蟲害預測預報,要求各鄉鎮和農戶到田間查看。但農戶一般的習慣是在地頭走一圈,看看沒有蟲子就認為沒事。直到8月8日,纔發現蟲害已經進入高峰期。

  “十年九不遇”,有著四十年植保工作經驗的王少華說,“防蟲減災需要全民動員,積極防治能減少損失。”

  新聞鏈接

  粘蟲是一種全國大區遷飛性的害蟲,我省蟲源主要來自江淮麥區。每年6月份,第一代成蟲飛到我省,產下二代幼蟲,7月末,二代粘蟲應遷回南方,但受我省七八月份天氣的影響,滯留我省,產生三代粘蟲。三代粘蟲有集中、隱蔽、暴發、遷移等危害,主要取食玉米、小麥、谷子、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

  省植保站建議

  施藥時要避開中午時間,以上午9時前、下午4時後噴藥作業為宜,施藥後4小時內如遇降雨,應及時補噴一次。藥劑噴霧要做到均勻、周到,地頭及路邊的雜草都要噴到。對藥劑不足或蟲口密度低的地塊,可於清晨或傍晚順壟檢查發現幼蟲,進行人工捏殺,或在被害株根際周圍土縫中尋找,予以殺滅。

  施藥作業人員應注意人身安全,噴藥作業時穿好防護服,戴好防毒面具,避免藥液直接接觸皮膚。每次作業時間不超過半小時,要輪換休息,杜絕疲勞作業。施藥地塊要提前通知並懸掛警示標志,堅決避免人畜中毒事件發生。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