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在檢查長廊內物品。
東北網8月20日訊 17日下午,在紅霞街21號居民院長廊下露宿了十餘個夜晚的15歲的小齊被市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回雙城原籍;通江派出所民警查出另兩名哈市戶籍的12歲男孩家庭住址後,聯系其家人來接他們回家。
“居民院的長廊下,有小孩露宿”
14日,哈市市民紀女士向記者反映,在紅霞街一個居民院的長廊下,每晚都有一幫看上去只有十來歲的孩子露宿。
在通江派出所,所長林殿發說,片警近日在巡查時也發現了這群露宿長廊的孩子。據警方了解,這些男孩大的十五六歲,小的也就十來歲。他們有的父母雙亡,有的是單親。白天,他們四處閑逛,餓了就到中央大街上的快餐店撿剩飯吃;晚上,就在居民院的長廊下睡覺。
12歲男孩,舉止像個“老江湖”
16日22時許,記者、民警、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一起在紅霞街附近等待“長廊男孩”歸來。一直到17日凌晨,“長廊男孩”纔陸續回“家”睡覺。
17日1時許,記者在長廊下看到,兩個男孩裹著被睡在長椅上,3個男孩蜷縮在地上的兩個棉被裡。
民警把“長廊男孩”帶回了派出所。經查,小強和小星12歲,一個父母雙亡,一個母亡;小齊15歲,父亡;吳某和范某都是離異家庭。小齊雙城人,范某阿城人,其他三人是哈市戶籍,4人小學文化,1人文盲。
在派出所,12歲的小強始終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舉止像個“老江湖”。他手插兜斜站著,一條腿不停地晃動,指著正在拍照的記者說:“誰讓你們來的,有什麼好照的。”通江派出所副所長康磊說:“這些男孩雖然目前沒有犯罪事實,但他們沒有收入,如不加以救助和教育,在社會上游蕩隨時都有潛在危害。”
17日凌晨2時許,“長廊男孩”們被安置到市救助管理站。
“那個家,我待不下去!”
17日早晨,在救助站睡醒的小齊第一次有了想賴床的感覺。他說:“這是我幾個月來睡得最香的一覺了。原來,我和幾個小孩住在紅霞街龍江銀行的門廊下,每天早上5點鍾就起來四處逛了。這幾天,那幾個小孩都走了,我就搬到這個長廊裡來住了。”
上午,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已聯系了他的戶籍地政府,下午就派專人送他回雙城。聽到要回家的消息後,小齊卻說:“別送我回家,那個家,我待不下去!”在記者的詢問下,小齊說,爸爸幾年前就去世了,媽媽跟別人跑了,小學沒畢業他就輟學了。他來到哈爾濱想打工,可年紀小沒人僱他,他就在快餐店撿別人的剩飯吃。他說:“在這兒我有朋友,有飯吃,吃得比家裡好多了。”
與小齊的經歷類似,12歲的小星母親去世後,就成了流浪兒。記者問:“你離家出走,爸爸就沒找過你嗎?”小星冷冷地回答:“沒有。”昨天,救助站已聯系了小星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希望找到他的父親將小星帶回監管。
市救助站半年救助74名流浪兒童
據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張岩峰介紹,近年來,自主離家出走流浪的少年兒童比率有所提高。這些孩子大多來自離異家庭、暴力家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無人監管家庭。僅今年1-6月,市救助站就已救助了74名流浪少年兒童。
據了解,目前流浪兒童解救已上昇為國家行動。今年哈市出臺了《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實施意見》,建立了由民政、公安、衛生、城管、財政等22個成員單位組成的流浪乞討人員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展了“接送流浪兒童回家”專項行動,力爭今年年末前消除街面上的流浪兒。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