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21日訊 勇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傷後恢復情況一直備受大家牽掛。日前,由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牽頭組成的救治張麗莉專家組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據專家們介紹,張麗莉老師已開始早期介入上肢力量、腰背部骨盆脊椎、呼吸功能等康復訓練,在治療後可安裝並適應高智能假肢,三年後有望重新站上講臺。
預期效果:
適應高智能假肢後可奔跑
據了解,張麗莉老師早期介入康復訓練,康復專家對麗莉的上臂、後背的力量以及運動的弧度和角度等進行了針對性訓練,“接下來的康復訓練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由於是高位截肢,恢復起來困難很多,這些康復訓練也給張麗莉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康復專家表示,“目前,張麗莉老師已能穩定地坐上輪椅,但由於傷情依然處於治療階段,並且體力尚未完全恢復,每次坐在輪椅上,她都需要雙手牢牢地抓住輪椅的扶手控制平衡,超過一定的時間,張麗莉就會感到吃力和不適,所以骨盆脊椎訓練、腰背部的康復訓練都將隨著治療程度而增加。”
“他在跑道上為了夢想而戰的身影,深深地震懾了我的心,這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在采訪中,張麗莉自信地對記者說,在倫敦奧運會田徑賽場上,“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裡烏斯的出現給了她極大的鼓舞。張麗莉表示,將全力恢復自己的身體狀態,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適應假肢,重新回到講臺上。談到選用最高科技的高智能假肢,哈醫大一院骨科主任畢鄭鋼教授說,“德國已研發出令人振奮的世界最一流的假肢,安裝適應後,截肢的患者完全可以做到像‘刀鋒戰士’一樣去奔跑。”
麗莉心願:
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下一步就要到北京康復治療了,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戴上假肢,回到正常的生活中,重新站在講臺上,重新面對我可愛的孩子們。那時,我會對他們說,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當下!”麗莉覺得,只要生命在,一切都能夠重新擁有,而自己的生命源於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第一時間伸出的溫暖援手。7月1日,麗莉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她說,這是自己多年來一直的心願,就像是孩子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沒有愛心接力,我今生也不會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說話了。”
對於更遠的未來,這個年輕的姑娘還沒有太多思考。“我不是一個特別善於未雨綢繆的人,目光比較‘短淺’,所以目前就是希望快速調整心態,適應康復訓練。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得先把本錢攢好。恢復的過程肉體一定很痛苦,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能更堅強一些,學會堅持,把每一天都當成新的一天去挑戰。”麗莉黑亮的眼眸中透著憧憬。
教師節快到了,她最想收到的禮物就是孩子們適應高中學習和生活的消息。
“麗莉精神”深深感染著她的學生,她的同事,甚至給她治病的醫生15日,麗莉在哈醫大一院接受媒體采訪。
張麗莉老師用愛心澆灌著學生,也用恪盡職守影響著周圍的人。如今,也許張麗莉並不知道,她救人的壯舉不僅感動了無數人,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無數人。14日、15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及省直主要新聞媒體集中采訪了張麗莉的先進事跡。記者發現,無論是張麗莉的代課老師、學生還是醫療專家,都被“麗莉精神”震撼與感染著,張麗莉老師的精神就像陽光一般,照亮每個人的生活。
代課教師:
站上麗莉的講臺重新體會為人師的意義
“同學們,請你們放心,我會盡我的全力,保證讓你們順利完成最後衝刺階段的復習,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加倍努力,為病床上的麗莉老師送去一份優異的成績。”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馬海燕告訴記者,麗莉老師的意外事故,讓整個校園都處在悲傷的氣氛中,許多同學的眼圈總是紅紅的,“作為一名老師,我體會到了學生和老師之間那份純潔的真情,麗莉是一名人民教師,更是一個英雄。站在麗莉的講臺上,這些日子,我重新體會著為人師的意義。”
“學生是麗莉的心尖肉,如果她知道因為自己的傷病耽誤了學生,她一定會自責的。所以我必須帶著學生取得好成績,完成麗莉的心願。”馬海燕動情地說。
2012年中考,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麗莉班考取了極其優異的成績,9名同學收到了佳木斯市第一中學的錄取通知書。
班級學生:
她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你們就像風箏,在天空翱翔,想飛得更高更遠,但一定要有家長和老師牽著線,否則就會狠狠摔在地上……”這是三年三班的張佳岩初一入學時接到的張麗莉電話,通話時間長達3個小時。
張佳岩拿著佳木斯市第一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對記者說,那個電話她只要一回憶起來心裡就暖暖的。從那以後,在她的心中張老師就像姐姐一樣,她要用行動向張老師證明,她會努力學習的,她沒有讓老師失望。
在麗莉所教的高三九班,記者看到在一張畢業照中張麗莉坐在正中間,校長殷春霞告訴記者,“這是同學和老師們的心願,畢業照一定不能少了麗莉,拍照後通過後期合成,麗莉重新回到了她心愛的同學身邊。”
張麗莉愛每一名學生,張旭則是被“偏愛”的一個。
張旭對記者說,“麗莉老師去我家,發現我和母親生活困難,每個月給我一百元錢,她曾經幾次勸我不要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就放棄考高中上大學,她不希望我悲觀地面對社會和未來。能夠成為麗莉姐的學生,是我一輩子最大的幸運和財富。麗莉姐,你放心,我會像你一樣堅強勇敢地走下去。”
骨科專家:
麗莉是我見過最堅強樂觀的患者
姓畢的人,因為小品《不差錢》都火了,哈醫大一院骨科主任醫師畢鄭鋼教授每次去監護室,張麗莉都會笑著叫他“畢姥爺”。畢鄭鋼回憶說,進入專家組前他就聽說了張麗莉的事跡,但他心想“說到底,英雄其實是一個小姑娘,知道失去雙腿,她一定會崩潰的”。但張麗莉的堅強與樂觀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我從醫骨科幾十年,見過無數患者,在得知自己肢殘的噩耗後,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或憤怒或痛哭或絕望,但張麗莉是我這輩子見過最不同的一個,轉過頭去,落了兩三行眼淚,轉過頭來,竟露出了淺淺的微笑。”
“我這個老頭子第一次被如此震撼了,一個青春年華的小姑娘,知道截肢的噩耗,竟能如此坦然面對,換成我,我連不放聲痛哭都根本做不到。從那一刻起,我打心裡認同張麗莉是一個真英雄!”畢鄭鋼說,張麗莉現在很關注假肢,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重新站起來,再回到自己的講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