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1日訊 8月19日,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從浩南公路考古發掘隊傳出:從南岔樺陽遺址發掘出12774件古代石器,這些出土石器包括矛頭、陶片、尖狀器、刮削器、石葉、石核以及瑪瑙制品等,其密集度和年代跨度在我省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
南岔樺陽遺址周邊考古發掘工作是伊春市第一個正式的考古發掘。發掘工作引起“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關注,以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為組長的黑龍江石器時代遺存考察與論證專家組一行13人於當天抵達樺陽遺址,進行實地考察與論證。
樺陽遺址是2011年7月浩良河至南岔公路昇級改造工作進入籌備階段,由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浩南公路沿線文物調查中發現的,地表之上采集到一些石器。今年5月28日,由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伊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伊春市文物管理站聯合組織的浩南公路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正式發掘。
在考古現場,記者見到在一個個正方形的探方內,挖掘人員用尖狀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泥土,每發現一個遺物都會插上一根標簽。當天,發掘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樺陽第一寶”出土。發掘工作的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學博士李有騫興奮得像個孩子:“這件石器保存完整,刃部被磨制,一頭尖,一頭扁平,初步判斷是一件鑿子,在舊石器時代地層中發現局部磨制石器,對探索磨制石器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說它是‘樺陽第一寶’絕不為過。”
樺陽遺址總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目前正重點對公路擬建工程之內的遺物進行發掘,發掘面積850平方米,據考證該遺址距今約二千年至二萬餘年之間。李有騫博士說,樺陽遺址面積大,遺物密度大、年代跨度大,堪稱為“石器制造廠”,而且該遺址不是一個石器粗加工廠,而是一個精細加工石器的制造廠,隨著大量石器的出土,還發現了石器“手斧”。通過對這些出土遺物的初步判斷,該遺址包含四個時期的人類活動跡象,即漢魏時期、新石器時代、新舊石器之交時期和舊石器時代晚期。
樺陽遺址目前沒有發現墓葬、房址,只發現了極少量的灰坑,據推斷,灰坑是用來堆放垃圾用的。另外,在不同的地層中還發現能夠拼接的石器。樺陽遺址同時發現新石器和舊石器兩個時代的遺物,以前在我國兩個石器時代相疊加的文化遺址非常少,只在最近十年間,江西、湖南、河北、河南一些洞穴裡發現了這樣的遺址。樺陽遺址的發現,對了解和研究東北亞地區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生活方式和文化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在實地查看了樺陽遺址挖掘現場和出土文物後,專家們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負責人和考古隊挖掘人員在現場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和研討。他們一致認為,陶片是新石器時代遺物基本確定,出土石器的年代還要進一步考察與論證,但通過對遺址的研究,在學術上一定能取得新突破。專家們建議加大對樺陽遺址的發掘力度,並加強對發掘現場及挖掘後文物的保護力度,使研究工作取得更多成果。
此次考察活動由黑龍江省文物考古所主辦,市文廣新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