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鄉村教師任教32年 堅守山村只為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12-08-21 14:02:1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雪菲 黃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劉效忠和他的學生們。哈報記者黃磊攝

   東北網8月21日訊 58歲的劉效忠1980年踏上三尺講臺,這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在木蘭縣創造了一個紀錄:30多年來在西二屯沒有不入學的適齡兒童,沒有中途輟學的學生,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的西二屯先後有16名學生考入全國統招大學。

  目前,劉效忠在央視舉辦的“最美鄉村教師”評選中,入圍30名候選人。

  32年教學,學生一個都不少

  西二屯是木蘭縣東興鎮五一村的一個二十幾戶人家的自然屯,從西二屯外出只有一條沿山靠水庫的鄉間土路,夏季水庫漲水,西二屯就成了孤島,經常一個多月無法出行。為方便村裡孩子上學,1980年木蘭縣在該屯建校,初中畢業的劉效忠成了該校第一位老師。

  在西二屯,學生因貧輟學是常事。教學第一年,班裡8個學生中有4名輟學。劉效忠下定決心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為此他幾乎投入了全部情感。

  1981年冬季的一天,品學兼優的學生李冬雪沒來上學也沒請假。放學後,劉效忠來到李冬雪家。跨入門檻的瞬間,劉效忠驚呆了:大冬天窗戶沒有玻璃,幾個衣衫襤褸的孩子坐在炕上凍得發抖。李家共9口人,有7個孩子。年齡稍大的李冬雪不僅要幫父母做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李冬雪的父親說:“一家人吃飯都成問題,哪有錢再讓閨女上學!”劉效忠勸了一個晚上,並承諾幫她墊付學費,李父仍然不同意讓李冬雪去上學。晚上冒雪回家時,因為路滑劉效忠將腳扭傷了,可第二天天還沒亮,他一瘸一拐地踩著雪路又來到李家勸說。看到劉老師喘著粗氣,走路還一瘸一拐,李冬雪的父親眼睛潮濕了,他對女兒說:“冬雪,你跟劉老師回學校吧,為了老師,你也要好好讀書……”

  學生王晶的父親遭遇車禍去世,她與年邁多病的祖父相依為命,無力繼續讀書。劉效忠主動承擔了王晶的全部讀書費用,並且讓她吃住在自己家裡。多年後,當王晶接到高中錄取通知書時,一頭撲在劉效忠的懷裡,哽咽著說:“劉老師,您就是我的親爸爸。”

  劉效忠在教育生涯中創造了一個紀錄,32年中西二屯沒有不入學的適齡兒童,沒有中途輟學的學生。

  “您是我一生的恩師”

  今年,遠在天邊的“神九”再次成為西二屯村民的熱點話題。飛船返回時,村民都集中在魏士武家看電視,其中兩個人表情最激動:一個是魏士武,他的兒子魏茂嶺參與了“神九”的研發,另一個就是劉效忠,他是魏茂嶺的啟蒙老師。

  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魏茂嶺,現今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參與了“神八”的設計。在他寫給劉效忠老師的一封信中充滿感激:“我慶幸我生在那個小山村,我更慶幸這個小山村有劉老師,我有幸成為您的學生,而且您教了我整整4年。自小到大,我師從於許多良師,您不是知識最淵博的一個,但您是第一個扶我走上知識臺階的人……我知道您的兩個孩子已經在城裡給您買了房子,出於對我們西二屯孩子們的情感,您一拖再拖至今仍住在西二屯。今天我取得的成績,與您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偏僻的山村,是您這樣敬業愛崗的好教師,把很多像我一樣的農民子弟培養成為一個個從小立志做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您是我一生的恩師。”

  在劉效忠教學的32年中,20多戶人家的西二屯,出了16名大學生。

  家是學校,學校是家

  1980年,西二屯小學校只有兩間四處透風的小土屋,一塊大黑板、兩盒粉筆、四五張破舊的桌椅。劉效忠從家裡拿來木板、釘子把桌椅修好,從村裡要來報紙帶領學生把牆棚裱糊一新,自費買來玻璃和油漆把門窗裝飾一新,不到一個月,教室明亮起來,國旗飄起來了,小操場也平坦了,還豎起了籃球架。

  教室是茅草房,每年秋天都要和泥抹牆防寒保暖。可是學校裡最大的孩子不過十一二歲,乾不了重活兒。30年來,抹牆就成了劉效忠的必修課。2000年,學校因房蓋被大風掀掉,學生暫時不能上課,為了不耽誤課,劉效忠讓年邁的父母寄住到鄰居家,卻把學生們帶回家,直到學校維修完畢。

  2006年,鄉政府為西二屯改造學校教室。為減輕群眾負擔,劉效忠利用課餘時間抬石頭、壘牆腳。每天早上,他幫泥工們把泥和好,白天上課、課間乾勤雜活,晚上睡在工地看材料……幾乎日夜守在工地,兩個多月後,一所新校捨終於竣工了,劉效忠卻瘦了10多斤。

  2011年,西二屯與五一村小學合並,劉效忠隨著學生們一起來到了五一村小學,依然做他的鄉村教師。但碰到下雨等惡劣天氣,擔心孩子們在回家途中出現意外,劉效忠就與孩子們一起在校過夜,學校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從事鄉村教育30多年,劉效忠有多次機會可以走出大山,但他卻一直在堅守,他說:“只要我堅守在山裡,就會有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