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2日訊 臆想中的亡者歡喜不能遮蓋周圍活生生的生者嘆息。社會不斷進步的路上不能放任一些人的原地踏步和後退。有些傳統應該捍衛,有些文明新風也必須樹立。現在全市上下正在為創城努力,當街燒紙不僅抹黑了城市形象,也損害了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這不是合格市民的作為。
農歷七月十五臨近,近日,天黑後哈市街頭十字路口、道路兩邊燒紙的火堆多了起來,留下難以清理的『黑圈』。這一現象讓來我市避暑的游客對哈爾濱原本良好的印象打了折扣。22日,市文明辦、市民政局發出《關於開展文明祭祀的倡議書》,號召市民文明祭祀。
風俗沒有好壞,但是有適宜與不適宜。『變』是世界和社會的主流,今天的我們身處於一個前所未見的變遷時代,所以『移風易俗』尤其有必要、有意義。況且,在保持民族風格和不悖人性的大前提下,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而進行積極的調整,這是人類社會始終前進的奧秘所在,也是風俗延續的基礎。
一切風俗的產生都帶有偶然性。燒紙是偶然,砍聖誕樹也是偶然,這些行為裡沒有非此不可的科學因果。從墳前祭掃到飄忽不定的路口焚燒,時至今日,燒紙的心靈慰藉意味遠遠大於透過形式想要實現的原始目的,所以,這種祭奠緬懷方式不存在不可替代性,移風易俗也就不存在大逆不道一說。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的文明程度,城市功能在發展,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在發展,這要求人們在沿用風俗和表示悲傷情感時,應以不影響他人生活及城市秩序為前提。
所以,我們要用理性述說分解一些人的固執。我們要告訴那些還在堅持街頭燒紙的人,街頭燒紙的危害很大,它會影響交通秩序、損壞道路設施、污染城市環境、影響城市形象;而且街頭燒紙的『非文明』顯而易見,每逢民俗祭祀日街頭巷尾火光四起、烏煙瘴氣,街頭燒紙陋習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我們要營造燒紙不光榮的社會氛圍。當下社會裡,真正相信燒紙後先人會收到的人少之又少,更多人是為了安慰自己或者做給別人看,以示孝順。那麼如果燒紙這種行為在多數人眼裡不光榮,在多數人眼裡只有素質低下的人纔會采取這種不文明的方式祭祀逝者,燒紙現象一定會減少許多。
我們要告訴人們燒紙之外有很多更好的方式寄托思念。對逝者的思念不見得非要用一種落後的方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還有許多文明的方式可選,如鮮花祭祀、植樹祭祀、社區公祭、網上祭祀等等。而且,『天堂信箱』這樣的稱謂比『地府銀行』更容易讓人心生喜樂,而不是壓抑。
臆想中的亡者歡喜不能遮蓋周圍活生生的生者嘆息。社會不斷進步的路上不能放任一些人的原地踏步和後退。有些傳統應該捍衛,有些文明新風也必須樹立。文明祭祀是一種道德的選擇,是一種負責任的生活態度,也是一把文明標尺。現在全市上下正在為創城努力,當街燒紙不僅抹黑了城市形象,也損害了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這不是合格市民的作為。
同時,城市管理者要不斷加強管理,細心統籌,多提供可替代傳統行為而又不失人性化關懷的服務,市民纔會主動遵守規章,聽從引導,爭做守法公民、文明市民,文明祭祀纔能堅持到底,成為文明新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