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8月28日訊 十年來,雞西市始終把抓糧食產能工程作為農業生產工作重中之重來抓,通過調結構、抓農業科技普及、強化技術指導服務、抓示范帶建設,糧食產量由2002年的16.7億斤,平均單產317斤,增加到2011年的57億斤,單產826斤,十年來糧食產量翻了三番以上,單產增加509斤。
引導農民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擴大高產高效糧食作物面積。2002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8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9%。其中:水稻118萬畝、玉米74萬畝、大豆103萬畝。2004年國家實施“一免兩補”政策以來,激發了廣大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從2004年開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增加。200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439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8%,比2002年增加101萬畝。從2009年開始,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擴大高產高效糧食作物面積,雞西市按照“兩增一減”,即:增加水稻、玉米面積,減少大豆面積,糧食作物結構調整總體思路,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擴大高產、高效糧食作物面積。2011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90萬畝,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6.6%。其中,水稻、玉米、大豆播種面積分別為240萬畝、275萬畝、165.5萬畝,分別比2009年增加25萬畝、95萬畝、減少124萬畝。由於糧食作物結構調整,擴大了高產、高效糧食作物面積,增加了糧食產量。總的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十年間每年以7.4%的速度遞增,水稻、玉米、大豆每年以7.8%、14.6%、3.1%速度遞增。
加快農業新技術普及力度,提高糧食產量。2002年全市推廣以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種子包衣、大豆壟三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為重點的農業技術應用面積達到1000萬畝次。2012年,全市推廣以水稻隔寒育苗、玉米通透密植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十項為重點的農業技術推廣面積達到2500萬畝次,為糧食產量穩定增加提供了技術支橕。水稻隔寒育壯苗技術是雞西市自主研發的一項水稻創高產措施,可延長生育期10天,增加積溫150℃,平均畝增產300斤,截至2011年,水稻隔寒育苗本田面積達到60萬畝,增加糧食1.8億斤。
強化指導服務,保證增產措施落實到位。針對不同年份的氣候條件和生產特點,提前制訂分地區、分品種的種子應用技術指導意見。每年各級農業部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蹲點指導,搞好宣傳培訓,強化科技服務,落實關鍵技術,保證全年農業生產順利開展。為農業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快方虎公路農業示范帶建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近兩年來,雞西市加大沿方虎公路農業示范帶建設力度,目的在於通過建設大水利,應用大農機,推廣大科技,開展大合作為工作著力點,提高糧食產能,增強農民應用農業技術的示范效果,引領現代農業快發展。2011年,示范帶建設全面啟動,投入資金1億多元,完成近8萬畝示范區建設工作。其中水田示范區9個,面積4.2萬畝;玉米、大豆等旱田示范區8個,面積3.75萬畝。2012年,又投入2.8億元,建設示范區18.9萬畝,其中水田示范區13個,面積11.6萬畝;旱田示范區15個,面積7.3萬畝。通過農藝、農機、水利措施組裝到示范帶內,水稻單產達到750公斤、玉米單產達到1000公斤、大豆250斤,增加了糧食產量,確保了雞西市糧食產量年年上臺階,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