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 題:一個火熱的青春在閃光——記延壽縣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徐寶慶
記者 侯巍
徐寶慶1990年畢業於黑龍江省衛生學校醫療專業,從他踏上工作崗位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給了這個令他摯愛一生的神聖而崇高的事業,立志當一名好醫生,做一名優秀的好乾部。22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辛勒的汗水、踏實的工作、聰明的纔智、無私的奉獻贏得了人們的贊譽、社會的好評、組織的信任。他曾先後十餘次獲得縣勞模、縣十大傑出青年;兩次獲得市勞模;多次獲得省市級衛生防病先進個人稱號,被人們稱為衛生行業的管理精英。
無論在哪裡都要發光發熱
徐寶慶,二十多年來,他先後走過五個單位,無論在哪裡都贏得了好的口碑。1994年,由於他工作表現突出,技術過硬,剛畢業四年僅23歲就被提拔為安山鄉中心衛生院副院長。1996年他被派到六團鎮中心衛生院任院長。他把組織對他的安排作為一次考驗和鍛煉,也作為他人生一個新的起點。六團衛生院是全縣四個中心衛生院之一,由於管理不善,房屋破舊,人心渙散,職工長期開不出工資。面對爛攤子,他下決心重新治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一手抓基礎建設,一手抓醫院管理,僅用兩年時間,醫院就發生了巨變,跨入了全縣先進行列,他受到縣政府的多次表彰,並被人們稱為衛生界殺出的一匹黑馬。1999年,他被定為衛生局後備乾部選送到哈醫大一院進修學習。2000年,他被派到縣結核病防治所任所長。他親自帶領職工下鄉宣傳,免費給村民體檢,將國家免費政策推廣到位,對貧困患者積極救助,門診患者量激增。2004年,他被派到縣衛生防疫站任站長(後改為疾控中心),一乾就是七年。七年中,他的組織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昇,工作業績顯著,計劃免疫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預防接種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他也被授予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1年他又被派到縣人民醫院任院長。
無論乾什麼都要精益求精
徐寶慶乾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1990年,他在延壽縣安山鄉中心衛生院從事臨床全科醫療工作,開展了安山鄉衛生院建院以來第一例闌尾切除術、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先後搶救重危病人300多例,每日的門診患者達50多例,年經濟收入佔衛生院的一半以上。一個冬季的晚上,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夜晚十多點鍾,安山鄉四合村的鄭某被他人用菜刀砍中面部,血流不止,生命垂危。可通往縣醫院的公路早已被大雪封的嚴嚴實實,縣醫院救護車剛開出縣城一公裡,便因大雪返了回去。患者危在旦夕,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40公裡的路不通車怎麼辦?家屬們找到了徐寶慶,懇求他一定要救救患者。他從醫4年來第一次猶豫了,因為傷這麼重的病人,在縣級醫院也少見,看著患者家屬焦急的樣子,徐寶慶答應了。他仔細查看了傷口,憑著自己紮實的解剖學基礎,一步步的處理,從止血、縫合肌肉開始到避開面神經結紮腮腺管縫合,又到腮腺被膜肌肉、面部皮膚縫合。冬季的夜晚漆黑寂寞,唯有醫院手術室的燈光在一直亮著。一分鍾、兩分鍾、一小時、兩小時,過了三小時二十分鍾,手術終於做完了,可他累得馬上躺在了旁邊的床上。一個月後,患者痊愈出院了,功能良好,無後遺癥。他謝絕了家屬們的禮金和吃請,默默地工作著。為了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他多次去哈醫大進修學習,曾參與搶救重危病人千餘例,完成疑難手術多例。2009年,獨自承擔了省衛生廳“東北農村免疫規劃門診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項目,取得顯著成果,哈市衛生局組織8區10縣衛生局領導在延壽縣召開了免疫規劃現場推進會。在工作實踐中,他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管理經驗。擔任縣醫院院長以來,他更是改革創新、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求真務實。在“二甲”醫院創建過程中,他帶領院領導班子和全院職工奮發進取,團結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難,付出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完成了大量繁瑣而細致的工作,確保了“二甲”醫院達標。為了醫院的長遠建設和發展,他組織制定了縣醫院“十二五”發展規劃,在全院試行了績效考核,購進了核磁、四維彩超、16排CT、關節鏡等十餘件價值1500餘萬元的高尖醫療設備,新開展了關節鏡手術、雙髖關節置換術等高難項目,填補了縣級空白,滿足了廣大群眾就醫需求。
無論多大事都要挺直腰杆
2009年4月,“甲流”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肆虐,確診病例不斷上昇,形勢異常緊張。當時,作為疾控中心主任的徐寶慶深知責任重大,第一時間迅速做出反應,成立指揮中心,召開全體黨員、工作人員動員大會,明確責任和義務。他親自指揮疫情控制工作,即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始終走在前乾在先,不管白天黑夜,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患有股骨頭壞死,過度勞累就會疼得滿頭大汗,在抗擊“甲流”戰斗中,他始終忍著疼痛每天堅持到三樓辦公室處理業務。不管刮風下雨、不論酷暑嚴寒,他堅持和同志們一起到街頭參加義診活動,到鄉鎮村屯進行慢病普查,深入鄉村查看疫情,給貧困老百姓送醫送藥。2010年,延壽縣傳染病發病率比2009年下降了14.96%,有效地保證了人民健康。在疾控中心他組建了“共產黨員服務隊”,堅持每年春秋兩季深入到鄉鎮偏遠村屯為農民義診,每月一次到街頭為城鎮居民義診和諮詢,每季度深入鄉鎮養老院及農村貧困戶家中,在為他們義診諮詢的同時,還送去米面油、衣被等生活用品。徐寶慶在工作和事業上,滿腔熱忱,知難而上。在個人和家庭面臨困難時,他也挺直腰杆,從不低頭,不給組織添任何麻煩。他本身帶病堅持工作,他的父母年邁多病,需人照顧,但他一天到晚忙於工作,一直沒有時間照看他們,心裡很愧疚,他說:“我雖然愧對父母,但無愧於黨,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