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裡區新陽路與安寧街交口,市民排隊使用文明祭祀鼎。
東北網9月1日訊 8月31日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先人、寄托哀思是我國傳統習俗。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哈爾濱市有大約4萬餘人次外出祭掃。今年中元節,少了紙灰漫天,少了馬路上的黑圈,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兩千市民扔掉燒紙換鮮花
一打燒紙可換一束黃白菊花,環保低碳的方式改變著市民多年來的傳統觀念。8月31日,哈平路殯儀館、皇山公墓等殯葬部門都舉行了鮮花換燒紙活動,受到了祭掃群眾的稱贊。
據有關部門統計,8月31日哈爾濱市共有4萬餘人次外出到殯葬場所祭掃。8月31日一早,哈平殯儀館就迎來祭掃隊伍,市殯葬部門繼續開展了鮮花換燒紙活動,很多市民圍在“置換處”,用手中的燒紙換取鮮花。
據工作人員介紹,雖然仍有大批群眾帶燒紙祭掃,但燒紙量明顯減少。很多祭掃群眾選擇了只用鮮花祭掃。用燒紙換鮮花的市民也多了起來,文明方式被越來越多人采納。當天共有2000餘名市民將帶來的燒紙換成鮮花,比去年多了一倍。
大鼎“站崗”一周無丟失
從26日起,哈爾濱市陸續有350多個大鼎陸續上街“站崗”,卻沒發生一起丟失、損壞事件。工程社區工作人員將文明祭祀鼎抬到指定地點後,沒再安排專人“看守”,也沒再搬回來。連續一周,4個大鼎都是安然無恙地“站”在那裡。社區主任陳桂華說,居民的文明意識確實在增強,對公共設施也更加愛護了。
文明祭祀市民熱“頂”
昨8月31日晚,記者在工程街與工部街交叉口看到,幾名市民正在排隊,有秩序地使用文明祭祀鼎燒紙。劉先生說,這一天不燒紙,總覺得對不起已故的父母,可確實污染挺大。社區設置文明祭祀鼎,既尊重了我們的心理,也能讓道路不留黑圈。文明祭祀、好的城市環境應該大家一起努力!
“用文明的形式讓居民不好意思再在馬路上隨意燒紙。”采訪中,有社區乾部認為,文明祭祀鼎雖然不能徹底改變街頭燒紙的現狀,卻可以降低焚燒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縮小污染范圍,減少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更把以往的管理祭祀改成服務祭祀,以順應民意之法和諧解決街頭亂燒冥紙冥幣的不文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