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飛氣球帶走思念-擺放絹花寄托哀思-祭祀鼎前排隊燒紙
生活報9月1日訊 8月31日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是市民向已故親友寄托哀思的日子。記者在哈爾濱市街頭看到人們在祭祀鼎前排隊等待燒紙;在社區門前擺放絹花祭奠故人;到殯儀館為已故親友獻上鮮花……當然,在市民文明程度日益提昇的同時,市區內隨意燒紙的行為還普遍存在。對此,市民建議管理部門多設置祭祀鼎,讓祭祀更加方便,同時希望更多的社區組織文明祭祀活動,讓市民的祭祀行為更加文明。
悼念故人
途徑多了
哈爾濱市殯葬服務部門:在公墓開設免費接站班車。
在8月31日當天,哈平路殯儀館、向陽山殯儀館組織鮮花換燒紙活動,倡導市民用鮮花祭奠故人。
哈爾濱市多個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在固定場所或網上組織文明祭祀。
道裡區尚志街道辦事處開展網上祭祀活動以來,共有12000名社區居民參與網上祭祀。在網頁上祭祀品種有很多:水果、鮮花、蠟燭、香爐等,還可以寫下思念的話語;南崗區同樂社區在門前提示板上裝點著白花,轄區居民已故親人的名字整齊地寫在上面,居民們將手中的絹花擺放在提示板前,默默寄托哀思。該社區開展文明祭祀活動已近10年,最早只有十幾個人參與,如今,接受這種文明祭祀的居民越來越多,現在已有幾百人;香坊區進鄉街道辦事處准備了數百個氣球,居民把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寫在卡片上,放飛氣球的同時,也帶走了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此外,哈爾濱市民政局、城管局在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6個主城區總計發放911個文明祭祀鼎、祭祀桶。與此同時,哈爾濱市還發布了禁止燒紙的街路及區域,民政部門和城管執法部門將對禁燒區域進行巡查。
文明祭祀
響應的市民多了
在本報聯合哈爾濱市文明辦、哈市民政局、哈市城管局等部門,向市民發起“七月十五我們文明祭祀”的倡議後,選擇文明祭祀方式的市民不斷增多。
據南崗區城管局工作人員介紹,自興街與康寧路拐角處是每年燒紙比較集中的地方,今年該區在此區域設置了6個鼎,多數市民都自覺排隊等著用鼎燒紙。“大成街與十字街交口、大成街與中和街交口,是市民燒紙比較集中的區域,我們在這兩處路口各設置了3個祭祀鼎。自30日晚進入燒紙高峰期,這裡總會有約十幾個人在排隊燒紙,祭祀鼎的利用率非常高。”南崗區大成街道辦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看著大家都在街口的祭祀鼎裡燒紙,咱也不好意思在地上燒啊!再說誰也不願意一刮風刮得滿臉都是灰呀!”在平房區新城裡街與友協東頭道街交口等待用祭祀鼎燒紙的市民薛向紅說。
8月31日,記者在走訪哈爾濱市道裡區工廠街與地段街交口、工廠街與兆麟街交口、安子片區域,道外區南極街、南極橋、先鋒路與紅旗大街交口、南直路與宏圖街交口,香坊區六順街,南崗區保健路等區域時發現,在背街背巷和立交橋下隨意焚燒祭品的市民還大有人在。
對此,市民紛紛譴責這種不顧城市環境衛生的行為。“每天晚上這裡都是煙熏火燎的,很多人沒等紙燒完就先走了,實在太危險了!現在咱們創城提倡文明祭祀,有很多方式都可以選擇,何必非在路口隨意燒呢?”市民鄭琳說,祭奠已故親人無可厚非,但不應影響別人的生活。“燒紙之後滿地紙灰、燒火棍以及燒過的紙折的元寶,被風吹得到處都是。另外,每年的清明節或中元節前後,路面總是出現一塊又一塊燒過的黑圈,這都需要環衛工人經過好多天纔能衝洗乾淨。因為一次祭祀就破壞城市的生活環境,這實在太不應該了。看報紙上說,有很多地方都設置了祭祀鼎,希望那些隨意燒紙的市民能多走幾步,到祭祀鼎前去燒,這樣在祭奠親人的同時,也保護了城市的環境和文明。”
市民建議
祭祀鼎應再多設些
為了不讓市容環境衛生因中元節的到來而受到影響,哈爾濱市各區都在市民燒紙比較集中的區域設置了固定人員進行收集清掃。哈爾濱市南崗區安排24個小隊共97人專門負責200個文明祭祀鼎的清理任務。該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環衛工對祭祀鼎的清理都很及時,但還是有些不夠用,有些市民本來想在祭祀鼎裡燒紙,排了一會兒隊又跑到旁邊路口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昨天我就想燒紙了,看大成街街口那兒人太多,估計夠嗆能排上,尋思第二天再說吧,結果今天人更多,咱想文明也沒文明上。”在文明祭祀鼎旁邊的地上燒紙的市民孔春東無奈地說,希望哈市能在清明、中元這樣的祭祀節日前後多設置一些文明祭祀鼎。
“文明祭祀還應政府主導。”哈爾濱工業大學社會系教授唐魁玉說,“集體公祭、追思感恩會、鮮花祭祀、植樹祭祀、音樂祭祀、報紙寄語、燭光緬懷、網上祭故人等新興祭祀方式更加文明、環保、健康、時尚,但這些新興祭祀方式的推廣和普及還要靠政府的大力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