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日訊 『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作為拉動職工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去年,我省森工林區林菌、林畜、林果、林種、林加、林游等林下經濟事業蓬勃發展,實現產值154億元,佔森工總產值的39.5%。其中,僅黑木耳種植、山野菜采集兩項,就創收20多億元。林下經濟已成為職工群眾創業增收的主渠道。
隨著『天保工程』、『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規劃』的實施,為盡快實現森林工業由獨木支橕到八大產業並舉的華麗轉身,省森工總局抓住國家實施『兩大工程』的戰略機遇,緊緊圍繞『四八四三』發展戰略和打造『七大定位目標』,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加快林區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拉動職工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做足林下經濟大文章。
一方面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確保職工群眾經營性收入穩步增長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也作為森工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挖掘優勢、精心謀劃、典型引路、狠抓落實,建基地、上項目、抓龍頭、強技術、樹品牌,使林菌、林畜、林果、林種、林加、林游等諸多產業齊頭並進。
打好黑木耳優勢牌。去年,栽培黑木耳16.6億袋,產量5.9萬噸。5年時間,實現黑木耳產量增長5.7倍。目前,綏陽林業局、葦河林業局黑木耳種植已達1.7億袋,亞布力、東京城兩個林業局也已經超過了1億袋。
做好養殖業大文章。興隆局依托森工興隆金鑼屠宰加工企業,建標准化養殖場33處,年養豬16萬頭,佔全林區年養豬總數的16.2%,每年養豬純收入近1億元;鶴立、穆棱、東京城等林業局的規模化標准化養殖小區、養殖場運行良好,鹿、兔、蜂、貂、狐、貉、野豬等特色養殖業發展迅猛。去年,全林區養豬98.8萬頭、禽1591萬只,比2006年增長86.2%。
基地建設遍地開花。全林區去年共采集山野菜3.6萬噸,采松子1.5萬噸,栽培藍莓1.9萬畝,優勢藥材種植面積18.3萬畝。清河林業局五味子種植面積3.6萬畝、去年產鮮果1.5萬噸,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五味子生產基地。龍頭企業牽動促產業發展。樺南林業局、迎春林業局兩個物流園區,去年全年發運糧食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1億元;柴河威虎山飲品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實現1.25億元;迎春局把小黑蜂做成了大產業,年產蜜1500噸,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
典型引路。雙鴨山林業局南瓮泉經營所張景陽的『景陽農貿公司』,主營農產品貿易、白瓜子加工,兼營山野菜、雜糧、五味子購銷,年獲利150萬元。
截至目前統計,全林區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已達35戶,其中億元以上的企業9戶,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6戶;年收入超千萬元的林場(所)146個,佔總數的25%;年收入超過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的大戶分別達到了4728個、229個和8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