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突出『五化』方向發展現代農業
2012-09-03 10:42:46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董力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雙鴨山9月3日訊 今年以來,雙鴨山市按照“農業抓示范”的總體思路,結合雙鴨山市農業發展實際,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標准化生產、產業化延伸和市場化運作進程,抓准農村的主要矛盾,明確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抓推進,不折不扣促落實,確保了“三農”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規模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雙鴨山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以“龍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龍頭+基地+合作組織+農戶”等實現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種養專業大戶發展壯大,通過產業集聚、鏈條延伸、資本運作、分工配套等方式獲得更大的規模效益,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大力推進集約化管理。集約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顯著特征。抓住國家和省大興水利的重要機遇,以實施“引松入雙”、大葉溝、七星源等一批骨乾工程為重點,全面推進大型水利綜合工程、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切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著重裝備深松整地、水稻插秧等大型先進配套農機具,推進域內農機資源共享。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進一步引進種植、養殖名優新品種,重點推廣水稻工廠化育秧、玉米通透栽培等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力爭到2015年,雙鴨山市農業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

  大力推進標准化生產。標准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保證。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原則,加快完善主要糧食作物標准化生產技術規程。規程本著簡單易行、便於操作的原則,真正成為指導農民標准化作業的“放心卡”和“明白圖”,實現全面積、全作物、全過程標准化生產管理。建立健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積極推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過程的標准化,做到生產有規程、質量有標准、產品有標志、市場有監管,確保市域內農副產品安全。

  大力推進產業化延伸。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重點抓好水稻、玉米精深加工和肉蛋乳食品系列加工,做大做強骨乾企業,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集群。圍繞水稻、玉米等主導產業上做文章,延伸鏈條,提昇層次,做大規模,提高效益。突出抓好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加快產業改造提昇步伐,推進技術革新,淘汰落後產能,推動資源整合、產業配套與結構調整,促進主導產業上規模、上水平,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00家,年精深加工量達到500萬噸。

  大力推進市場化運作。市場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以建設完整的農村商貿體系和發達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為目標,加快培育市場營銷主體,重點推進雙鴨山市糧食批發市場和集賢縣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力爭把雙鴨山市打造成三江平原最大的國家級糧食交易平臺和農產品流通集散地。努力建設覆蓋廣泛、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村市場化服務體系,實現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業性與綜合性服務相協調,引導更多的資本、技術、人纔、管理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業領域。 在此基礎上,雙鴨山市還突出地域特色不斷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按照“增水稻、優玉米、調大豆、穩畜禽、種蔬菜”的思路,形成玉米、水稻、大豆種植結構“411”布局,重點加快百萬畝水稻和百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帶、同三、依饒公路沿線300公裡場縣共建現代農業示范帶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綜合利用和單位資源產出率。到2015年,全市玉米面積將達到370萬畝,平均單產比2011年增加20%以上;水稻面積達到115萬畝,平均單產增加20%以上;大豆面積達到53萬畝,平均單產提高40%,全市糧食總產量增加5億斤以上。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