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6日訊 以綠為底色,以水為特色,以淨為本色,大慶加快綠色生態城、北方水韻城、草原風情城、科技創新城和現代文化城的建設步伐。8月末,大慶奧林匹克公園可容納32000人的體育場建設進入到收尾階段。這是大慶大力加強城市建設,改善城鄉環境又一新進展。項目建成後,大慶可承擔國際、國內多種類單項比賽項目,是集正式比賽、大眾健身、會議演出、休閑娛樂於一身的體育主題公園。這個東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主題公園完善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城市休閑空間。
大慶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發展戰略,“立足組團式格局、展示現代化水平、強調國際化特色、推進一體化發展”的原則,編制世界一流水准的城市規劃。大慶邀請英、日和國內的一流設計師制定完成了《大慶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大慶市總體城市設計》、《大慶市濱水城市建設及百湖治理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方案,進一步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整合、拓展和優化城市空間,初步搭建起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的整體框架,實現大慶內外一體化、均衡化、現代化發展。
在打造濱水風貌過程中,大慶以“淨水、蓄水、引水、排水、活水”為目標,加快百湖治理,溝通水系,聯通百湖,改善城區水域環境,實現水清、岸綠、流動、暢通的治理目標,彰顯“湖在城中、城在河邊、河湖相擁、百湖相連”的北方水韻城的獨特魅力。大慶市引嫩江水,開通了3條引水乾渠,建設4條排水乾渠,形成了“三引四排”的乾渠網絡。大慶以治理帶開發,以開發促治理,先後對黎明湖、三永湖等湖泡進行了水體治理和景觀改造,僅今年就大力推進了濱洲湖公園、萬寶湖、三永湖、黎明湖觀光棧道,龍鳳濕地公園等一系列濱水區域的重點新建續建項目。連續舉辦四屆的中國大慶濕地文化節,叫響了“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城市品牌,營造出親水、樂水、愛水、護水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
大慶強調文化民生主題,推動全市公共文化建設快速發展,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推進大型公益文化設施建設過程中,大慶投入100億元,建設大慶歌劇院、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標志性文化設施46項,並將這些公益文化設施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六大特色文化廣場、5條特色文化街區、10個特色濱水休閑區拓展了市民文化休閑空間。舉辦了12屆的“大慶之冬”藝術節邀來8萬市民賞冰踏雪,2012北京·大慶文化藝術周走進北大百年紀念堂等地,為首都30所高校學子演出百餘場。文化進校園加強了大慶與北京在文化藝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昇了大慶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大慶以項目為載體、品牌為核心,著力打造文化龍頭企業。上半年,文化產業同比增長151%,在全省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針對現代城市管理,大慶著力完善數字城管功能,逐步建立溝通快捷、分工明確、責任到位、運轉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監督長效機制。近年來,大慶堅持整城建設、縱深管理,基本實現由局部建設向整體開發、基礎功能補位向綜合功能提昇、礦區城市向現代都市的歷史性轉變,城市空間格局不斷得到拓展和優化。慶南、慶北、慶東和慶西四個“新城”啟動後,建成區由159平方公裡擴大到225平方公裡,拉開了城市戰略框架,留出了長遠建設空間。薩爾圖機場建成通航,國家高速路網布局中的大廣高速大慶段貫通市域南北,肇源新港實現江海聯運,鐵路客運東西兩站和城際客運專線加快建設,薩大路、龍鳳濕地大橋、公路客運樞紐等39項重點項目竣工投用,為大慶融入更大區域經濟循環搭建了水陸空立體交通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