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7日訊 僱凶?搶劫?疑團破解;逃亡?潛伏?娶妻生子。記者歸家途中,殘死巷尾,之後傳說版本眾多。倆凶徒落網,一人在逃。十二年後,改頭換面的老板,被押回故鄉,大案終結——
善惡到頭終有報,12年含冤一朝雪。9月6日,1343次列車剛停下沈重的車輪,站臺上傳來一陣騷動,第一節臥鋪車門外,眾民警嚴陣以待。阿安(化名)潛逃12年,他的手上有著新聞工作者的血債,多年疑雲待解。
車門打開,阿安惶恐的眼神,不住張望,腳踩故土的一瞬,他下意識抬起了頭,緊閉著雙眼,沒有人知道他此刻想些什麼,似乎一雙眼睛在天堂默默注視,那一夜的罪惡,被人們重新記起……
記者歸家巷尾被殺
2001年8月15日夜,齊齊哈爾人民廣播電臺年輕記者阿威(化名),從親屬家吃完飯,和愛人下樓,來到巷尾,准備騎摩托回家。突然,三名男子衝了過來,其中一人飛起一腳,將阿威踹倒。三人凶殘揮刀,刺向反抗的阿威,很快,阿威倒在了血泊中。
刺倒阿威後,凶徒搶走阿威身上錢財,消失在夜色中。阿威被送往醫院急救,最終搶救無效,英年早逝。一個家庭破滅,一名記者慘死。
揚言尋仇實則搶劫
記者被殺,轟動各界,猜疑四起。有人聯想到阿威死前的負面新聞采訪,一時間矛頭紛紛指向“僱凶尋仇”。案發8日後,兩名凶徒落網,供認當夜是隨即搶劫,並非尋仇。然而,另一名凶徒阿安在逃,正是他揚言,“你自己惹的禍你還不知道嗎?”,他的消失,令“8·15”成為一樁懸案。
“阿安之所以喊這一嗓子,是搶劫時使用的故意手段,他試圖讓被害人愣神,停止反抗。”鐵鋒刑警大隊一中隊長董紹輝初審阿安,得到答案,還原了當年真實經過,埋在人們心中12年的疑團破解。
車停暗處招殺身禍
案發前,剛剛因搶劫罪入獄刑滿釋放的阿安與獄友齊、陶二人在飯店喝酒,席間,三人閑聊,“身上沒錢了,弄點錢花啊”,三人一拍即合,隨後路邊買刀,沿火車站一路向西,尋找作案目標。
三人走到新民小區附近時,看見巷尾有一男一女,兩人正在發動摩托車,“那個地方很暗,這讓罪犯認為‘條件成熟’,他們互相使了個眼色,撲了過去。”
三人實施搶劫,阿威奮力自衛,三名歹徒揮刀猛刺,手段凶殘。
“看這刀紮得挺重”
行凶第二天,阿安匆匆踏上逃亡路,之所以如此迅速出逃,有兩個原因,令他心神不寧。“看這刀紮得挺重”,阿安逃離現場時,在出租車上,瞧了瞧手中的凶器,大量的血跡,和刺入身體的深度,讓他感覺“阿威傷的很重。”另一個原因,阿安剛剛因搶劫出獄,不到兩個月,如果再落網,無疑重判。
阿安坐上了齊市開往杭州的火車,開始漫無目的逃亡,途經徐州時,天色已黑,餓了找飯吃,他走下了列車,從此躲藏在徐州,一躲就是12年。
娶妻生子改頭換面
阿安徐州落腳,隱姓埋名,期間學過面點,到飯店當過幫廚,後來學了修理電動自行車的手藝。歲月如梭,阿安與一名當地女青年同居,並生有一子,孩子今年5歲。他利用“妻子”的身份,掩藏了下來,並在徐州開了一個專修電動自行車的商店。
改頭換面的日子一晃12年,心中的罪惡始終未平息,他想家。
想家電話暴露蹤跡
命案必破,警方鐵規。雖然阿安在逃,但警方對他的追捕始終未停。鐵鋒公安分局歷任領導,對此案十分關注。2011年公安系統的清網行動,偵察員們再次重新整理了“8.15”。經過警方多次家訪,一名親屬提供了一條重要線索。
“那天有人給我打了個電話,電話沒說他是誰,支支吾吾,好像打聽了阿安父母近況。”其家屬記不清太多,因為當時以為是打錯了,沒太在意。偵察員推斷,阿安想家了,抓住這條線索,就能抓住疑犯,隨後,警方開始了艱苦的偵破工作。
聽家鄉音疑犯無語
2012年7月中旬,鐵鋒刑警在市公安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鎖定疑犯阿安位置在江浙一帶,刑警大隊一中隊長董紹輝,帶領偵察員張志勇、王東強火速趕往徐州調查。幾經周折,偵察員在徐州警方的配合下,確定了電動車一條街上,那個東北老板就是阿安。
抓捕時間定為9月1日中午,店內阿安正蹲在地上修車,兩名徐州便衣先過去搭訕,“哥們,來給看看這車,咋能修好。”“嗯哪,沒問題。”阿安東北話一出,偵察員吃了定心丸,果斷衝上去,制服疑犯。徐州初審,阿安與徐州警察周旋,不肯供認,這時鶴城刑警開口,一聽家鄉口音,阿安當時沒聲了,“很快交待了作案經過。”
9月6日,鐵鋒公安分局長葛輝、政委李志學親自領隊,趕往站臺,迎接凱旋歸來的偵察員們。押送阿安的董紹輝兩夜未眠,顧不上休息,接受了記者采訪,“這起重大殺人搶劫案件終於告破,其中兩名罪犯罪有應得,一人伏法,一人死緩,等待阿安也將是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