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0日訊 今年,全市春季植樹造林面積131863.9畝。近年來,雞西市大兵團作戰,“演奏”造林綠化交響曲,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努力實踐著綠色轉身。
2009年,省委、省政府“奮戰三年,綠化龍江”的號角一吹響,雞西市向生態園林城市進軍的“六大工程”全面啟動。先後制定出臺總體和部門綠化規劃14個。雞西市大力推行市級領導包保責任制,攻堅克難。全市集體荒山造林全部實行合同制造林,落實責任主體。國有林場造林全部實行“包栽植、包管護、包成活、包成林”四包責任制,把任務落實到林場的每一位職工。市直六區與農民簽訂造林合同,落實各項補貼政策,實行誰造林誰受益。市直相關部門成立城市、交通、江河湖庫區、荒山荒地和村屯礦區5個綠化督導組,分工負責各個綠化項目的造林前准備、造林期間和造林後的撫育管護等項檢查督辦工作。
突出重點,打造亮點。雞西市提出造林綠化工作要與城市建設、公路建設、新農村建設、景區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城市綠化嚴格實行城市建設“綠化制度”,結合道路擴建、棚戶區改造、廠區搬遷、新區開發四方面拓展綠化空間,確保造一片,綠一片,美一片,體現品位特色。同時,進一步完善《興凱湖流域退耕還林規劃》,在抓好沿路、沿河、沿湖、沿渠村屯等節點綠化的同時,加強了對穆棱河及一二級支流源頭區域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工作力度,進一步擴大水渠涵養林面積,為全市“百湖工程建設”提供充足的水源基礎,全力支持興凱湖保護與治理。
政策扶持,補貼到位。雞西市三縣(市)六區都制定出臺了退耕還林補貼政策,補貼標准每畝每年基本在260—325元之間,時限為10—16年,資金均由地方政府出資。虎林市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采取耕地調串、與承包戶合作造林的方式進行退耕還林,收益與農戶實行二八分成。密山市對所佔農戶的“抹牛地”也給予適當補償,並優先為林木所有人辦理林權證、采伐證,確保護村林“成林”。梨樹區退耕地均屬林業用地,采取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辦法退耕還林,林權歸農戶所有。
據統計,2009年,雞西市年計劃造林畝數由2007年、2008年的每年14000畝增至90000畝,且當年實現147973畝。城市綠了,環境美了,人們植綠護綠的熱情也逐年昇溫。近四年來,雞西市完成造林綠化400115.9畝,綠化村屯225個,年年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指標。從2008年至今,全市投入造林綠化資金28775.4萬元。